“吁嗟圣贤教”出自唐代元结的《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ū jiē shèng xián jià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吁嗟圣贤教”全诗: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
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
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中文译文:
东南三千里,沅湘成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儿寄树巅,靠水捕鷠鲈。所乐同鸟兽,身心又何拘。我行遍九州,这风景都已无。唉叹圣贤的教诲,不觉得时间久迟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之一,以描绘东南地区的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为主题。诗人通过对东南地区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圣贤教诲的感慨。
诗中以“东南三千里,沅湘成太湖”开篇,直接勾勒出壮阔的东南风光,太湖的壮美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描绘湖上的山谷深幽,有些人虽然看似愚笨,却在这个幽静之地生活,隐含着一种宁静、纯朴的生活态度。
“婴儿寄树巅,靠水捕鷠鲈”描写了婴儿被寄养在高处的树巅,生活在水边捕鱼,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表现了一种原始、自由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人类最初的生活方式。
“所乐同鸟兽,身心又何拘”表达了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愉悦,倡导放下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诗人通过“我行遍九州,这风景都已无”一句,透露出时光流转,风景易变的无奈,暗示人生短暂,美好时光难以永恒。
最后两句“唉叹圣贤的教诲,不觉得时间久迟疑”,诗人深感时光匆匆,叹息圣贤的教诲虽然古老,却在时间的冲刷下变得模糊和迟疑,表达了对价值观和道德传承的关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活状态和道德价值的深切思考,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
xì yuè fǔ shí èr shǒu sī tài gǔ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
dōng nán sān qiān lǐ, yuán xiāng wèi tài hú.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
hú shàng shān gǔ shēn, yǒu rén duō shì yú.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yīng hái jì shù diān, jiù shuǐ bǔ yú lú.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
suǒ huān tóng niǎo shòu, shēn yì fù hé jū.
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wú xíng biàn jiǔ zhōu, cǐ fēng jiē yǐ wú.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
xū jiē shèng xián jiào, bù jué jiǔ chóu chú.
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拼音:xū jiē shèng xián jiào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三肴 (仄韵) 去声十九效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唐](公元七二三年至七七二年)字次山,河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卒于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岁。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举进士,苏元明称与肃宗。时史思明攻河阳,结上时议三篇。帝悦,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荆南节度使吕諲拒贼。代宗时,以亲老归樊上,著书自娱。始号琦圩子,继称浪士,亦称漫郎。既客樊上,更称赘叟。晚拜道州刺史,免徭役,收流亡。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诸州,民乐其教,立碑颂德。罢还京师,卒。结著有元子十卷,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琦圩子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