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笼低冕过”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éng lóng dī miǎn guò,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蒙笼低冕过”全诗: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译文:
曾经在梁王的苑囿里种植的竹子,现在移植到了汉将的坛地。
蒙着篱笼、低低的冠帽经过,看着青翠的帘子卷起。
它在新的土地上生根远离,经受了霜冻很难抱节。
竹子开花时像凤凰一样,新笋像长着鱼竿。
军容宏伟而安静,郡宇辽阔而萧瑟。
细微的音乐和角鸣在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影子上挂在门上,感到寒冷。
湘浦何时变了模样,山阳的几处景物已经残败。
不知道在轩屏的旁边,正在岁末时对着袁安。
诗意与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竹子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诗中的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它们经受了岁月的洗礼,依然能在新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诗人以竹子的成长比喻国家的兴衰和人生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于命运无常的感叹。诗中秋意浓郁,暗示着岁月的消逝和时光的流转,诗人在秋天的寒风中回首过去,对于岁月的变迁感到无奈和惋惜。整首诗意味深长,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之情,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tóng guō cān móu yǒng cuī pú yè huái nán jié dù shǐ tīng qián zhú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xī zhǒng liáng wáng yuàn, jīn yí hàn jiāng tán.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méng lóng dī miǎn guò, qīng cuì juàn lián kàn.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de dì yí gēn yuǎn, jīng shuāng bào jié nán.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kāi huā chéng fèng shí, nèn sǔn zhǎng yú gān.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ǎi ǎi jūn róng jìng, xiāo xiāo jùn yǔ kuān.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xì yīn hé jiǎo mù, shū yǐng shàng mén hán.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xiāng pǔ hé nián biàn, shān yáng jǐ chù cán.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bù zhī xuān píng cè, suì wǎn duì yuán ān.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拼音:méng lóng dī miǎn guò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