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春枕事多遗”出自明代李东阳的《次韵答邵户部文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èng huí chūn zhěn shì duō yí,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梦回春枕事多遗”全诗:葛巾芒屦坐题诗,只欠江边一钓丝。
药检旧囊书欲遍,梦回春枕事多遗。
人情更与新年别,草色宁知要路私。
独在卷帘深处望,西山无数雨晴时。
这首诗是明代李东阳所作的《次韵答邵户部文敬》。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葛巾芒屦坐题诗,
只欠江边一钓丝。
药检旧囊书欲遍,
梦回春枕事多遗。
人情更与新年别,
草色宁知要路私。
独在卷帘深处望,
西山无数雨晴时。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李东阳对于岁月流转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人以自己坐在葛巾和草鞋上题写诗句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心中的遗憾,只差一根鱼线就能享受江边的宁静。
诗人接着提到自己的药囊和书籍,暗示了他对于知识和养生的追求,希望能够广泛涉猎书籍,拥有丰富的学识,同时保持健康的身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许多重要事情被遗忘。
诗中还描绘了与人情的别离,以及对新年的离别之情。诗人感叹人情的变幻无常,而对于自然的美景和人情的温暖,他则表达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心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卷帘深处眺望西山的景象,西山上雨后的晴朗时刻。这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自由的境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和对自然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诗意展现了李东阳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我感慨,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环境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简短的诗句展示了诗人对于人情冷暖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表达了人们在时间推移中所经历的遗忘和失落,以及对于自然美景和人情温暖的向往。
此外,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相对照,突显了人情的无常和自然的恒定。整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遗憾和失落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然美景和人情温暖的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思考人生中的遗憾与感慨。
cì yùn dá shào hù bù wén jìng
次韵答邵户部文敬
gé jīn máng jù zuò tí shī, zhǐ qiàn jiāng biān yī diào sī.
葛巾芒屦坐题诗,只欠江边一钓丝。
yào jiǎn jiù náng shū yù biàn, mèng huí chūn zhěn shì duō yí.
药检旧囊书欲遍,梦回春枕事多遗。
rén qíng gèng yǔ xīn nián bié, cǎo sè níng zhī yào lù sī.
人情更与新年别,草色宁知要路私。
dú zài juàn lián shēn chù wàng, xī shān wú shù yǔ qíng shí.
独在卷帘深处望,西山无数雨晴时。
拼音:mèng huí chūn zhěn shì duō yí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一)
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带他进宫朝见皇帝,因人小脚短,跨不过门槛。皇帝 见此情景,便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东阳应声对下联:“天子门高”。皇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二)
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作为神童,被皇帝召见入宫殿。皇帝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应声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皇帝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宰相。”殿试后第三天,李东阳中了第三名神童。
(三)
李东阳被举荐为神童后,不少文人墨客找他题诗作对,试试他的才华是否名副其实。有位老翰林将他的名字嵌入联语,要他用“两兼格”续对:“李东阳气暖。”东阳对道:“柳下惠风和。”老翰林惊叹不已。
(四)
正德年间(1506~1521),内阁刘健、谢迁二公遭贬离京,只留下李东阳一人。当时刘瑾把持朝政,李东阳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有人画了一幅丑老妪骑牛吹笛的讽刺画,在画中老妪额上题“此李西涯(李的号)相业”,以此嘲讽李东阳。有人向他报告此事,可他不动声色,自题绝句一首:“杨妃身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争似阿婆骑牛背,春风一曲太平歌。”在后来推翻刘瑾的斗争中,李起了关键性作用。
(五)
李东阳与彭泽(字民生望,攸县人)交往甚密,常有唱酬。彭对李诗不太赞赏。后来,彭泽官场失意,离京回乡。李东阳赠诗一首:“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彭读到开头四句便深为感动,读完全诗,潸然泪下。反复吟诵数十遍,爱不释手,对儿子说;“现在我才发现西涯的诗写得这样好,意境如此深远。我恨不能与他重相见,把酒论诗文!”
(六)
李东阳之女,嫁于山东曲阜孔闻韶。未嫁之前,其女以孔家园林狭小,花木稀少为词,稍有责难。孔家为此大兴土木,扩充屋宇,修葺亭台楼阁。孔闻韶乃孔子六十二世孙,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班超一品之阶”。同年孔府花园竣工,东阳之女亦于当年出嫁,封为一品夫人。可谓三喜临门。袭封后,东阳代衍圣公作谢恩表,并代作大门联。联云:“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此时东阳已是暮年,遣词造句,颂扬得体,忧国忧民,一片忠心。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六月初九李东阳出生于北京西涯村,父亲李淳是个饱学之士,以教私塾为生, 因家贫,甚至还当过摆渡的船工。幼年就显现出非凡的才华。李东阳4岁时随父亲在北京时就会写直径一尺的大字,被京城中人视为神童。顺天府官员把李东阳推荐给景帝,李东阳当着景帝写下“龙、凤、龟、麟”等大字,景帝非常高兴,赐给李东阳珍奇水果和金银元宝。之后,并两次召见准予李东阳进顺天府学读书。
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李东阳十八岁即中进士(跨级直接考),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不久授编修,参与修撰《英宗实录》。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书成,升从六品俸。后迁侍讲,旋入经筵侍班。十六年,为应天乡试考官。二十年,再迁侍讲学士,辅太子诵习。二十二年丁父忧。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补原官加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书成,升太常寺少卿。
弘治五年大旱,孝宗敕群臣言天灾事,东阳条摘有关《孟子》,以天灾与时政阙失相联,天降灾福与人事有关,望皇帝勤习经文,以诚意动天意。而其他“凡事关祈祷,悉加屏绝。”疏上,孝宗称赏。迁礼部右侍郎,入内阁专典诰敕事。八年,以本官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十一年,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十六年,纂修《大明会典》成,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颇有刚直之名,刘健善断,谢善持论,而东阳性温而多智谋。一时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侃”之赞。孝宗对三大臣意见颇多采纳,并常召入宫中议事,“呼先生而不名。”十七年,重修阙里孔庙工竣,东阳奉诏往祭。及归,上《通达下情题本》,直陈时局艰难,不报。
武宗即位,大肆扩充皇庄,别构宫苑,假借巡视搜括民财,劫掠妇女。天下怨声载道,人民苦痛。又宠用宦官,任意缉拿民众,诬辱朝臣 。正德元年(1506年),东阳等上疏极陈“嬉游废政”之弊;又上疏论“时政四弊”,皆不报,乞休;武宗不允,而朝政无所改。十月,朝官纷请诛宦官刘瑾等,武宗与内阁议时,刘健、谢迁持论激烈,至于推案哭骂,遂为武宗所恶。刘、谢上疏乞休,惟东阳仍留内阁。刘、谢即免,内阁引进王鏊、焦芳,迭加东阳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二年,《历代通鉴纂要》成,以书中一、二页装潢颠倒错乱,字体亦微小差讹,刘瑾、焦芳等人构东阳罪,武宗有旨不问,得免祸。
五年秋,刘瑾被诛,东阳荐刘忠、梁储入阁。而武宗嬉乐如旧,宦官张永、谷大用等仍受重用。内阁奏议徒为虚文,政治腐败日甚一日。东阳于正德七年辞官。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十一年(1516)病卒,年69。
李东阳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兼善书法,于篆隶造诣尤高。大家赞道李东阳“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癌,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渣滓以出。”所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又有《燕对录》、《东祀录》等(据《四库总目》)。《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