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水莫污知渭清”出自宋代赵蕃的《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òng shuǐ mò wū zhī wèi qī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众水莫污知渭清”全诗:吉途荆棘少人行,制礼难招鲁二生。
世上儿曹俱覆输,公家伯仲自争衡。
一年欲尽见松秀,众水莫污知渭清。
保此不渝真有道,更须直以所能鸣。
《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吉途荆棘少人行,
制礼难招鲁二生。
世上儿曹俱覆输,
公家伯仲自争衡。
一年欲尽见松秀,
众水莫污知渭清。
保此不渝真有道,
更须直以所能鸣。
译文:
幸福的道路上荆棘稀疏,几乎没有人行走,
礼仪之道难以招募鲁国的两位贤生。
世间的后代都失败了,
公家和家族内部相互争斗。
一年过去了,期望能看到松树的秀美,
众多的河流不要被污染,让渭水保持清澈。
坚守这份不变的真诚是一种道德,
更应该直接用自己的能力去发声。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思考和对道德伦理的呼唤。作者描述了吉途上荆棘稀疏、制礼难招贤才、世道动荡的局面。他认为社会的衰败和家族内部的争斗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然而,作者对美好的未来仍抱有希望,他期待看到松树的秀美和清澈的渭水,同时强调保持真诚和用自己的力量去发声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通过对社会困境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忧虑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他认为社会的衰败和人们的争斗是导致问题的根源,但他仍然对未来保持乐观,并强调保持真诚和用自己的力量去发声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的期望。它既具有时代性的思考,也有普世的道德价值。赵蕃以他独特的方式,呼唤人们保持真诚、守护道德,并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zi jìn kūn zhòng jù hé jì huái sān shī fù cì yùn
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
jí tú jīng jí shǎo rén xíng, zhì lǐ nán zhāo lǔ èr shēng.
吉途荆棘少人行,制礼难招鲁二生。
shì shàng ér cáo jù fù shū, gōng jiā bó zhòng zì zhēng héng.
世上儿曹俱覆输,公家伯仲自争衡。
yī nián yù jǐn jiàn sōng xiù, zhòng shuǐ mò wū zhī wèi qīng.
一年欲尽见松秀,众水莫污知渭清。
bǎo cǐ bù yú zhēn yǒu dào, gèng xū zhí yǐ suǒ néng míng.
保此不渝真有道,更须直以所能鸣。
拼音:zhòng shuǐ mò wū zhī wèi qīng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