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事征战”出自明代徐有贞的《古从军行(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ér shì zhēng zhà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男儿事征战”全诗: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古从军行(三首)》是明代徐有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男子在战场上的经历和感慨。他志愿成为一位英勇的将领,但却被迫充当奴隶,生死只能随从将军。敌寇来袭时,他无法出击;敌寇离去时,他才刚刚听到消息。他感到惭愧,腰间的剑只是装饰,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他无法为国家效力,只能坐在一群无用的人中间。他仍然手持指挥旗帜,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这茅土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男子在战场上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志向受限、无法实现抱负的痛苦和无奈之情。诗中的男子本来渴望成为一位英勇的将领,但却被迫成为奴隶,失去了自主权和独立意志。他的剑只是虚有其表,不能发挥实际作用。他对于自己无法为国家效力感到羞愧和无奈,只能坐在一群无能为力的人中间。他仍然手持指挥旗帜,但茅土束缚着他,不知道何时才能解脱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局限的不满和对于个人价值的思考。
gǔ cóng jūn xíng sān shǒu
古从军行(三首)
nán ér shì zhēng zhàn, suǒ yuàn shù qí xūn.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nài hé zuò nú lì, shēng sǐ suí jiāng jūn.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kòu lái bù dé jī, kòu qù wǒ shǐ wén.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gù cán yāo jiān jiàn, kōng yǒu xīng dǒu wén.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qǐ bù wéi zhǔ yòng, zuò yǔ qiān dāo qún.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shēn yóu zhí huī gài, máo tǔ hé shí fēn.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拼音:nán ér shì zhēng zhàn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汉族,生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卒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年六十六岁。宣德八年(143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编修。他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英宗正统二年(1437)进为侍讲。正统七年(1442)疏陈兵政五事(便是其著名的《武功集》),帝善之而不能用。
正统十四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役”事件,郕王(即后来的代宗)面对也先的威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徐珵根据星象变化,别出心裁地建议将都城南迁,这一荒诞不稽的建议,遭到群臣的讥笑和反对。徐珵的名声大坏,致使多年未得晋升。懊丧之余,他转而大肆奉承阁臣陈循,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求于谦为他在代宗面前美言和推荐,意欲担任国子监祭酒,代宗听说是徐埕,便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字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后来,徐珵在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
景泰三年(1452),徐有贞升为右谕德。当时,黄河在沙湾一段决口已有7年,一直治理不好。群臣一致推荐徐有贞治河。于是,他被擢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治河大计。经过对实地详细的勘察,他提出了置水闸、开支流、疏通运河三条措施,并积极组织大量民工,亲自督率工程建设,终于消除了水患。徐有贞因治河有功,被进为左副都御史。
天顺元年(1457)正月,代宗病重,将军石亨和张軏密谋迎英宗复辟,徐有贞好功名,参与石亨和张軏的活动,辅助英宗复辟。天顺元年正月,授兵部尚书,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掌文渊阁事。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锦衣卫指挥使。 在英宗复位前,徐有贞一直感觉自己屈居于谦之下,政治抱负不得而展,因此与于谦结怨。英宗复辟后,徐有贞等就立即把于谦,王文等下狱。当时政局左右于皇权的归属。徐有贞诬陷于谦意欲迎立襄王世子,唆使百官上奏。英宗本来还无意杀掉于谦,回复说“谦实有功”,确实,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挽救了大明王朝,是个大大的功臣。徐有贞又说“不杀于谦,此事无名”,指复辟师出无名。英宗无奈,只好下令收押。狱中,有人说于谦谋反,查无实据。于谦自己也说过“召藩王非金符不可,符藏内府,岂外庭所能得”,很好地击碎了徐的诬陷。徐有贞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名言被后人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成为足于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相提并论的冤案。
徐有贞独掌大权后,与石亨、曹吉祥展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明争暗斗,相互倾轧。最后,徐有贞在石、曹等人的一再诬告下,被英宗流放到金齿(今云南保山),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1460),石亨罪发被杀,徐有贞才被允许回到家乡闲居。他一心盼望再得英宗重用,天天观察天象,自称将星位于吴,常挥动铁鞭起舞,等待佳音的到来。不久,闻得吴地将军韩雍因出征两广而立功,徐有贞才颓丧地扔掉铁鞭叹道:“想不到天象应在这小子身上。”从此,他浪迹于山水之间,十余年后病逝。著有《武功集》。
徐有贞久仰宜兴山水佳丽,尤其钟爱善权胜景。晚年受到削职处分回到吴县老家后,终于有暇,立即经三百里水路前来宜兴游览。先后游玩了善权洞景、善权寺庙及周围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连夜创作了《游善权寺二首》,又在宜兴会晤了老朋友,畅谈修缮善权寺事宜,并欣然答应善权寺修复大功告成后,一定作文记述。后来,善权寺修葺一新后,徐有贞得知该喜讯,随即撰写了《善权寺碑》,碑文一直留传至今。
徐有贞无子,有九女,有三甥最著,一为魏校,一为祝允明,一为蒋焘,焘夭殁,年仅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