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悟此道”出自唐代高适的《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jūn wù cǐ dào,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知君悟此道”全诗: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驾车出城,寻找僧侣的庇护,最终来到开善寺。在寺庙中,作者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的氛围,读书、饮酒、与僧侣交谈,体验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中的“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描绘了寺庙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作者在这里读书,饮酒,与僧侣交流,体验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他认为读书不如修行,饮酒不如品茶,认为修行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他赞美了陈十六的修行成果,认为他已经悟到了这一点。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的赞美。通过与陈十六的交流,作者认识到修行的重要性,认为修行可以使人超脱尘世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作者寻找僧侣庇护的经历为主线,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与陈十六的交流,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的赞美。诗中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强调修行的重要性,认为修行可以使人超越物质欲望,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的描写手法简洁明快,用意深远。通过对寺庙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诗人通过与陈十六的交流,认识到修行的重要性,认为修行可以使人超脱尘世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tóng qún gōng sù kāi shàn sì, zèng chén shí liù suǒ jū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jià chē chū rén jìng, bì shǔ tóu sēng jiā.
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péi huí lóng xiàng cè, shǐ jiàn xiāng lín huā.
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dú shū bù jí jīng, yǐn jiǔ bù shèng chá.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zhī jūn wù cǐ dào, suǒ wèi sōu jiā shā.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tán kōng wàng wài wù, chí jiè pò zhū xié.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zé shì wú xīn dì, xiāng kàn wéi yuè huá.
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拼音:zhī jūn wù cǐ dào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