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拟作西征赋”出自宋代王炎的《用元韵答徐幼文》,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ǒu huái nǐ zuò xī zhēng fù,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有怀拟作西征赋”全诗:身行宦路固多虞,梦到清都厌积苏。
欲返初心观易老,懒开辨口学岩吾。
有怀拟作西征赋,无策堪陈北伐图。
才具如公宜颍脱,不应空谷老唐衢。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炎的《用元韵答徐幼文》。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用元韵答徐幼文》中文译文:
身行宦路固多虞,
梦到清都厌积苏。
欲返初心观易老,
懒开辨口学岩吾。
有怀拟作西征赋,
无策堪陈北伐图。
才具如公宜颍脱,
不应空谷老唐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炎的一种感慨和思考。他身在宦途之中,经历了很多困扰和忧虑。在梦中,他感到对清都(指朝廷或高官厅堂)的厌倦和积郁。他渴望回归最初的初衷,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识到时光易逝,岁月易老。他懒得开口辩论学问,仿佛变得像岩吾(指老子)一样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炎表达了他对徐幼文的回应。他怀着壮志,想写一篇关于西征的赋文,但却没有策略能够陈述北伐的图谋。他自谦地说自己的才华虽然与公元韵相似,但宜颍脱(指宜阳颍川,意为超越)他,不应该局限于空谷(指无人的地方)老去,而应该在繁华的唐衢(指繁忙的街道)中有所作为。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炎对宦途的烦恼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他渴望回归内心的初心,超越名利的追求,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才华和局限,表达了对身处时代纷繁之中的无奈和焦虑。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yòng yuán yùn dá xú yòu wén
用元韵答徐幼文
shēn xíng huàn lù gù duō yú, mèng dào qīng dōu yàn jī sū.
身行宦路固多虞,梦到清都厌积苏。
yù fǎn chū xīn guān yì lǎo, lǎn kāi biàn kǒu xué yán wú.
欲返初心观易老,懒开辨口学岩吾。
yǒu huái nǐ zuò xī zhēng fù, wú cè kān chén běi fá tú.
有怀拟作西征赋,无策堪陈北伐图。
cái jù rú gōng yí yǐng tuō, bù yīng kōng gǔ lǎo táng qú.
才具如公宜颍脱,不应空谷老唐衢。
拼音:yǒu huái nǐ zuò xī zhēng fù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