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生复灭”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xīn shēng fù mi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无心生复灭”全诗: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中文译文】
住在双峰寺,寄给卢七和李十六
远离寂寞的念诵声,满屋萦绕着虫丝。
独自与山中的人相伴,无所顾忌地生活。
在双峰下徘徊,痛惜双峰的月色。
夜晚里猿猴幽幽,古老的松树苍苍。
玩味无穷,越来越远越加幽绝。
林中寂静僧人归去,石头冷冷泉水微声。
竹屋中吹着轻风,萝径上残存着雪。
躺在涧水旁边为何这般迟,背后的山峰还未春色盎然。
这次游玩真是太过美妙,独自前往与谁共同欣赏。
满意地自己回去,无法将喜悦与你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以写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双峰寺的宿泊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诗人描述了孤独禅修的境地:在双峰寺中,佛堂安静,只有虫丝环绕,没有外界的干扰,让人心无牵挂,体验着生命的沉淀与虚无。在山中的人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超越生死,超越纷扰,感受到了深邃宁静的林间氛围。
诗人的心绪在宿泊期间犹如双峰寺下荡漾的月色,苍苍的古松为背景。夜晚,远处传来猿猴的啼声,古木重重,让人感到苍凉而古老。玩味其中,诗人觉得永远无法尽兴,而双峰中隐去的景物更加幽深而峻峭,不可被得知。
诗人渐行渐远,感觉到了孤寂,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僧人独归,泉水冷冷泠泠响在石头上。竹屋中吹来轻风,萝径上的残雪增加了幽静的氛围。诗人躺在春天尚未启蒙的涧水旁,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山峰背后的春天还未到来。
诗人来到双峰寺,发现这次游玩真是令人愉悦,不禁产生了与他人共同欣赏的想法。然而,满心的喜悦和无法表达,只能独自归去,无法将这份心情与接收者分享。
整首诗描绘了宁静幽深的山中景色,思考着生活的深度与虚无,表达了对环境的热爱和对人生境况的感悟,传递出一种安静和超越的禅宗氛围。
sù shuāng fēng sì, jì lú qī lǐ shí liù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liáo liáo chán sòng chù, mǎn shì chóng sī jié.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dú yǔ shān zhōng rén, wú xīn shēng fù miè.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pái huái shuāng fēng xià, chóu chàng shuāng fēng yuè.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yǎo yǎo mù yuán shēn, cāng cāng gǔ sōng liè.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wán qí bù kě jǐn, jiàn yuǎn gèng yōu jué.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lín àn sēng dú guī, shí hán quán qiě yàn.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zhú fáng xiǎng qīng chuī, luó jìng yīn yú xuě.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wò jiàn xiǎo hé chí, bèi yán chūn wèi fā.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cǐ yóu chéng duō qù, dú wǎng gòng shuí yuè.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dé yì kōng zì guī, fēi jūn qǐ néng shuō.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拼音:wú xīn shēng fù miè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