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仓然不入”出自金朝段克己的《鹧鸪天》,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miàn mù cāng rán bù r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面目仓然不入”全诗:毡毡轻舟逆上溪。
何时柳树已成围。
贪看归鸟投林急,不觉残花入座飞。
兰棹举,曲尘霏。
新荷挽断有余丝。
酒酣却对青山笑,面目仓然不入
《鹧鸪天·毡毡轻舟逆上溪》是金朝时期段克己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毡毡轻舟逆上溪。
何时柳树已成围。
贪看归鸟投林急,
不觉残花入座飞。
兰棹举,曲尘霏。
新荷挽断有余丝。
酒酣却对青山笑,
面目仓然不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溪流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慨。诗中描述了一艘轻舟逆流而上的情景,船行经溪流之上,周围的柳树已经茂密成林。诗人贪婪地注视着飞回巢的鸟儿,却不知不觉间残花已经随风飞入他的船舱。船上的花瓣飞舞,兰棹被抬起,船上的尘土也弥漫开来。新鲜的荷叶挽断了船上的余丝。酒意浓烈,诗人面对青山发笑,但他的面容却显得慌乱,似乎无法融入这美景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逆流而上的孤独和无法融入现实的情绪。船逆流而行,象征着诗人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精神,并且在逆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韧。柳树的成围和残花的飞舞,表现出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与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相呼应。诗人贪看归鸟,但却忽略了身边的残花,这也暗示了人们常常因为追求远大理想而忽略眼前的美好。船上的兰棹和曲尘霏,象征着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尘世间繁琐事物的厌倦。新荷挽断余丝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抗拒和对束缚的追求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酒酣对青山发笑,表现出一种豁达和超脱,但他的面容却不入这美景之中,显示出一种无法真正融入现实的困惑和迷茫。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不安和对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对现实的一种矛盾态度,同时也反映了金朝时期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一些价值观和情绪。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zhān zhān qīng zhōu nì shàng xī.
毡毡轻舟逆上溪。
hé shí liǔ shù yǐ chéng wéi.
何时柳树已成围。
tān kàn guī niǎo tóu lín jí, bù jué cán huā rù zuò fēi.
贪看归鸟投林急,不觉残花入座飞。
lán zhào jǔ, qū chén fēi.
兰棹举,曲尘霏。
xīn hé wǎn duàn yǒu yú sī.
新荷挽断有余丝。
jiǔ hān què duì qīng shān xiào, miàn mù cāng rán bù rù
酒酣却对青山笑,面目仓然不入
拼音:miàn mù cāng rán bù rù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如《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描绘风光的绮丽(如〔满江红〕《寿卫生行之》),都有特色。写隐居生活如:“四壁摧颓手重泥”(《冬夜自适》)、“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满庭芳〕《山居偶成》),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苏、辛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有文名,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金代赵秉文以“二妙”相誉,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称《二妙集》。
《中州集》成书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二妙集》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增《补遗》1卷。二本文字间有不同。词亦见《强村丛书》和《全金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