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应万里须论”出自宋代赵蕃的《远意》,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kě yīng wàn lǐ xū lù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可应万里须论”全诗:不待苍然暮色,可应万里须论。
要悟须弥芥纳,莫参云梦胸吞。
《远意》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需要等到天空变得苍然暮色,也能看清万里之遥。要明白宇宙间微小之物也能包容,不要迷失在虚幻的梦境中。
诗意:
《远意》表达了远大胸怀和超越物质世界的思想。诗人赵蕃告诫人们不要局限于表面的事物,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景象,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领悟宇宙中微小事物的伟大和无限。他强调人们应当超越自我,不被虚幻的幻想所迷惑,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真实与虚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赵蕃对人们思维方式和境界的思考。他通过“不待苍然暮色”和“可应万里须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暗示人们不需要等到某种特定的条件出现才能领悟远大的道理,而是要主动去思考和观察。他用“须弥芥纳”和“云梦胸吞”来形容宇宙间微小之物和虚幻的梦境,强调了人们应当超越表面现象,去理解和包容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却展现出宏大的思想和哲学意蕴。赵蕃通过对远大和微小的对比,提醒人们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超越狭隘的个人视角,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这种对超越和智慧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理想和境界的精神,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启示作用。
yuǎn yì
远意
bù dài cāng rán mù sè, kě yīng wàn lǐ xū lùn.
不待苍然暮色,可应万里须论。
yào wù xū mí jiè nà, mò cān yún mèng xiōng tūn.
要悟须弥芥纳,莫参云梦胸吞。
拼音:kě yīng wàn lǐ xū lùn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仄韵) 去声十四愿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