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为昨而腯”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为昨而腯”出自宋代洪咨夔的《粥罢》,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wéi zuó ér tú,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不为昨而腯”全诗

《粥罢》

不为昨而腯

昨朝邻家饭,叠俎肉暨鱼。
今晨自家粥,单簋笋与蒲。
不为昨而腯,不为今而臞。
面前有丰杀,此腹只自如。
所以颜氏子,箪瓢靡求余。


赏析


《粥罢》是一首宋代洪咨夔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天邻居请我吃饭,摆满了肉和鱼。
今天早晨我自己煮粥,只有一碗笋和蒲。
不为过去而满足,不为现在而抱怨。
面前有丰盛的食物,我的胃只需自在。
这就是颜氏子,不求过多的饭菜。

诗意:
《粥罢》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不同场景下的用餐体验。在邻居家吃饭时,他们摆满了各种美味的肉和鱼。而在今天早晨,他自己煮了一碗粥,里面只有一些笋和蒲。尽管粥的品种简单,但作者并不因此感到失望或不满足。他并不为过去的美食而沾沾自喜,也不为现在的简单而埋怨。面对眼前的丰盛食物,他的心境自在满足。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知足和满足,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平衡态度。

赏析:
《粥罢》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洪咨夔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邻居家丰盛饭菜和自家简单粥食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知足的情感。诗词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即在物质丰富与贫乏之间,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被外在的物质诱惑所左右。诗中的颜氏子形象,以箪瓢(简陋的饭食器具)来象征他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满足于简单的生活方式。这种心态反映了宋代士人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的精神,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饮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不为昨而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ōu bà
粥罢

zuó cháo lín jiā fàn, dié zǔ ròu jì yú.
昨朝邻家饭,叠俎肉暨鱼。
jīn chén zì jiā zhōu, dān guǐ sǔn yǔ pú.
今晨自家粥,单簋笋与蒲。
bù wéi zuó ér tú, bù wéi jīn ér qú.
不为昨而腯,不为今而臞。
miàn qián yǒu fēng shā, cǐ fù zhǐ zì rú.
面前有丰杀,此腹只自如。
suǒ yǐ yán shì zi, dān piáo mí qiú yú.
所以颜氏子,箪瓢靡求余。

“不为昨而腯”平仄韵脚


拼音:bù wéi zuó ér tú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

作者简介


洪咨夔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作者介绍


洪咨夔的介绍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