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长城若下人”出自唐代陆畅的《题悟公禅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běn cháng chéng ruò xià r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家本长城若下人”全诗: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题悟公禅堂》是唐代陆畅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坛付法十三春,
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
南山钞主是前身。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悟公禅堂临坛修行的经历。他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十三个春天,家境本来是富裕的,但他却像一个普通的下人一样虔诚地奉行佛法。诗中提到的芸阁少年指的是他的学生,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的修行之道。最后两句表达了南山钞主是他的前身,意味着他在佛法修行上的前辈和先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法修行的坚持和奉献。他在悟公禅堂度过了长时间的修行,不论自身的出身背景如何,他都将自己置于普通人的地位,虔诚地投入到佛法的实践中。通过对芸阁少年的提及,诗人暗示了修行者和常人之间的隔阂,修行之道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难以理解的。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敬重和对传统的传承的认同,他承认自己只是前人的继承者,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还有更高的境界等待着他。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佛法修行的坚定信念和对传统的尊崇。它展示了修行者内心的虔诚和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在表达对于修行道路的孤独和对常人难以理解的无奈。这首诗词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突出了佛法修行者的境遇和心路历程,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tí wù gōng chán táng
题悟公禅堂
lín tán fù fǎ shí sān chūn, jiā běn cháng chéng ruò xià rén.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yún gé shào nián yīng bù shí, nán shān chāo zhǔ shì qián shēn.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拼音:jiā běn cháng chéng ruò xià ré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陆畅(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达夫,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居蜀,尝为蜀道易一诗以美韦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进士第。时皋已没,有与之不悦者,诋所进兵器皆镂“定秦”字。畅上言“定秦”乃匠名,由是议息。为皇太子僚属。云安公主出降,畅为傧相,才思敏捷,应答如流。因吴语为宋若华所嘲,作《嘲陆畅》一诗。后官凤翔少尹。陆畅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