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非鸿鹄举”出自宋代赵蕃的《留别成父弟以贫贱亲戚离为韵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fēi hóng hú j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身非鸿鹄举”全诗:木落山有骨,水落河有津。
扁舟所常经,大半迹已陈。
身非鸿鹄举,心乃鸥鹭亲。
胜处自属我,尘事勿败人。
《留别成父弟以贫贱亲戚离为韵五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木落山有骨,水落河有津。
扁舟所常经,大半迹已陈。
身非鸿鹄举,心乃鸥鹭亲。
胜处自属我,尘事勿败人。
中文译文:
山林凋零显骨迹,河流枯竭露渡津。
狭舟常往往,大半行迹已陈。
我身非鸿鹄飞扬,但愿心灵如鸥鹭亲近。
胜利之处属于我,尘世琐事不足败坏人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贫贱亲戚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看法。诗中的山林和河流象征着世界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山木凋零和河水枯竭都展现了时光流转的不可逆转性质。扁舟是生活中常常经历的象征,它所经过的地方,已经留下了作者的足迹。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描述是谦逊的,他承认自己并非鸿鹄高飞,但内心却与鸥鹭相亲。这表明他虽然身处贫贱之中,但内心依然寻求自由与纯粹,渴望超越世俗的束缚。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和成功的态度,他认为胜利是属于自己的,但他也呼吁不要被尘世的琐事所困扰,不要让物质的追求败坏人的心灵。
这首诗通过山林和河流的意象,以及扁舟和鸥鹭的对比,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得深刻而含蓄。它表达了作者对贫贱和离别的理解,以及对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渴望。整首诗给人以淡泊和超脱的感觉,鼓励人们在尘世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真正价值。
liú bié chéng fù dì yǐ pín jiàn qīn qī lí wèi yùn wǔ shǒu
留别成父弟以贫贱亲戚离为韵五首
mù luò shān yǒu gǔ, shuǐ luò hé yǒu jīn.
木落山有骨,水落河有津。
piān zhōu suǒ cháng jīng, dà bàn jī yǐ chén.
扁舟所常经,大半迹已陈。
shēn fēi hóng hú jǔ, xīn nǎi ōu lù qīn.
身非鸿鹄举,心乃鸥鹭亲。
shèng chù zì shǔ wǒ, chén shì wù bài rén.
胜处自属我,尘事勿败人。
拼音:shēn fēi hóng hú j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