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质肯轻从晋鼓”出自宋代葛立方的《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ěi zhì kěn qīng cóng jìn gǔ,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委质肯轻从晋鼓”全诗:沙场握节杖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名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裹寿原高。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是宋代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沙场握节杖时髦,
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
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名如斗,
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
白杨声裹寿原高。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洪公而写的。诗人通过描绘洪公的事迹和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哀思。洪公是礼部尚书,他在沙场上握着权杖时显得威武有力,他的辩才能在言谈之间纵横自如,就像是小六韬(六韬是战国时期的兵法之一)。他委身于国家,甘愿轻负重任,大声应和晋国的战鼓,他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却充满了感慨和悲伤。他在冷山上的言辞就像鸣钟一样响亮,他在莲泺之间说出的警言就像毛发一样尖锐。谁能料到他归朝后只能享受短暂的十个年头,他的寿命就像被白杨树的声音所包裹一样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洪公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威武英勇、才智过人和忠诚奉献的品质。洪公在沙场上握着节杖时的时髦形象,彰显了他的威严和统帅才能。他的辩才能纵横自如,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口才。他委身于国家,甘愿承担重任,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他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充满了感慨和悲伤,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他言辞之间的冷山韵味如同鸣钟一般响亮,他在莲泺之间说出的警言则锐利如毛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洪公英年早逝的惋惜,白杨树的声音象征着洪公寿命的高耸,但由于早逝,洪公的寿命被裹挟得更高,更加令人惋惜。
这首诗词通过对洪公的颂扬和悼念,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忠诚和奉献精神的崇敬,以及对英年早逝的才俊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士人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英雄豪杰的赞美。整首诗词以娴熟的辞章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融合了对战争、政治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lǐ bù shàng shū hóng gōng wǎn gē cí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shā chǎng wò jié zhàng shí máo, shuō shé zòng héng xiǎo liù tāo.
沙场握节杖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wěi zhì kěn qīng cóng jìn gǔ, chī wén kōng jiàn qì qín láo.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lěng shān yùn yǔ míng rú dòu, lián luò wēi yán mìng ruò máo.
冷山韵语名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qǐ liào guī cháo cái shí rěn, bái yáng shēng guǒ shòu yuán gāo.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裹寿原高。
拼音:wěi zhì kěn qīng cóng jìn gǔ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