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使容华翻误身”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王昭君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shǐ róng huá fān wù s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却使容华翻误身”全诗: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译文:
王昭君之歌
自恃容貌婀娜动人,无视画师的人工智慧。
谁知精妙的画面竟然能够欺骗,反而让容颜悲痛万分。
上马告别君王嫁给骄横的虏敌,玉颜面对任何人都哭泣无言。
北风吹起雁的急促呼啸,浮云笼罩在秋日之上,万里之遥,独自眺望黄河奔流。
纤腰再也得不到汉宫的宠爱,双眼望向辽远的胡天,愁苦满怀。
琵琶弦中抑扬顿挫唱出苦苦思念,萧萧羌笛的声音相和交织。
谁会怜惜这一曲传入乐府的悲婉,能够让千秋万代感受到绮丽繁华的伤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唐代著名美女王昭君,她因为美貌而被选入贵族,但在乱世中却被迫嫁给了敌对势力。诗人通过描绘王昭君的遭遇,以及她被迫嫁给骄横虏敌后的心情,表达了对美女命运的无奈和悲凉,反映了战乱时期美貌女性的悲惨命运。
诗中通过对王昭君不再得宠的描写,表现了她过去享受的宠爱和荣华与现实的骤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黄河、北风和萧萧羌笛的描写,与王昭君的命运相呼应,更加凸显了她的凄凉境遇。
另外,诗人还提到了王昭君的琵琶与羌笛,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忧愁,将她个人的痛苦与民族的悲情相结合。最后,诗人以王昭君的歌曲能够永世流传于乐府,表达了对王昭君的敬仰和对美女的珍视之情。
整首诗以悲凉的意境展现了王昭君的悲命,描绘了她的荣华与失落、痛苦和忧愁,以及对她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女命运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感伤和思考。
wáng zhāo jūn gē
王昭君歌
zì jīn jiāo yàn sè, bù gù dān qīng rén.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nǎ zhī fěn huì néng xiāng fù,
那知粉绘能相负,
què shǐ róng huá fān wù shēn.
却使容华翻误身。
shàng mǎ cí jūn jià jiāo lǔ, yù yán duì rén tí bù yǔ.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běi fēng yàn jí fú yún qiū, wàn lǐ dú jiàn huáng hé liú.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xiān yāo bù fù hàn gōng chǒng,
纤腰不复汉宫宠,
shuāng é zhǎng xiàng hú tiān chóu.
双蛾长向胡天愁。
pí pá xián zhōng kǔ diào duō, xiāo xiāo qiāng dí shēng xiāng hè.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shuí lián yī qǔ chuán yuè fǔ, néng shǐ qiān qiū shāng qǐ luó.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拼音:què shǐ róng huá fān wù shē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