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自知成忤俗”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魏饶州用蕃唱酬诗卷最后一篇韵见赠之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yǐ zì zhī chéng wǔ s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我已自知成忤俗”全诗:世纷往往竞趋奇,半额真同慕广眉。
我已自知成忤俗,公今岂亦故违时。
解鞍屡辱留连饮,出袖仍蒙惠好诗。
异县绝疏亲且故,相从且免问为谁。
《次韵魏饶州用蕃唱酬诗卷最后一篇韵见赠之作》是宋代赵蕃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世纷往往竞趋奇,
半额真同慕广眉。
我已自知成忤俗,
公今岂亦故违时。
译文:
时光流转,世间人们争相追求奇巧,
我半额的眉毛真实地向往广阔的眉宇。
我自己早已知晓自己变得违背世俗,
而你,公子,现在也不免违背时光的潮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自我与他人的比较。诗中的"半额真同慕广眉"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作者羡慕广阔眉宇的人物,暗示了作者对于才智和志向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我已自知成忤俗,公今岂亦故违时"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违背世俗的认识,同时也指责受敬仰的公子既然也违背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思考和自省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索和独立精神。
诗中还提到了"解鞍屡辱留连饮,出袖仍蒙惠好诗",这句表达了作者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和受到的赏识。作者以自己的才华和诗作来超越世俗的桎梏,为自己赢得了一些尊重和欣赏。
最后两句"异县绝疏亲且故,相从且免问为谁"暗示了作者身处异乡,与亲人和熟悉的人渐行渐远,不再有牵挂。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独立精神时,渐渐与常规和传统背离,与他人的联系也逐渐淡化。
整首诗以自省和思考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索,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才智和独立精神的向往。这种内省的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宋代文人的典型特征,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念。
cì yùn wèi ráo zhōu yòng fān chàng chóu shī juàn zuì hòu yī piān yùn jiàn zèng zhī zuò
次韵魏饶州用蕃唱酬诗卷最后一篇韵见赠之作
shì fēn wǎng wǎng jìng qū qí, bàn é zhēn tóng mù guǎng méi.
世纷往往竞趋奇,半额真同慕广眉。
wǒ yǐ zì zhī chéng wǔ sú, gōng jīn qǐ yì gù wéi shí.
我已自知成忤俗,公今岂亦故违时。
jiě ān lǚ rǔ liú lián yǐn, chū xiù réng méng huì hǎo shī.
解鞍屡辱留连饮,出袖仍蒙惠好诗。
yì xiàn jué shū qīn qiě gù, xiāng cóng qiě miǎn wèn wèi shuí.
异县绝疏亲且故,相从且免问为谁。
拼音:wǒ yǐ zì zhī chéng wǔ sú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