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飞花浓剪水”出自宋代葛立方的《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nǚ fēi huā nóng jiǎn shu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青女飞花浓剪水”全诗:青女飞花浓剪水。
寒气霏微度窗纸。
人间那得骨为帘,炉有麒麟尊有蚁。
笙簧冻涩闲纤指。
香雾暖熏罗帐底。
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
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青女飞花浓剪水。
寒气霏微度窗纸。
人间那得骨为帘,
炉有麒麟尊有蚁。
笙簧冻涩闲纤指,
香雾暖熏罗帐底。
却教试作忽雷声,
往往惊开桃与李。
中文译文:
春日里,青衣女子飞舞着花瓣,浓密的花瓣像被剪成了一片片。
寒气微微飘散,透过窗纸微弱的光线。
人间哪里能有骨头做帘子,
炉中有麒麟,尊杯上有蚁。
笙簧冻得发涩,闲暇中纤纤玉指弹奏。
香雾暖熏罗帐的底下。
却让雷声突然响起,
时常惊扰桃树和李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雪中拥炉的情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里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温暖的场景中。
诗中的“青女飞花浓剪水”描绘了花瓣在空中飞舞的场景,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描述了窗纸透过微弱的光线,寒气微微飘散,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琵琶的声音和炉火的温暖。诗中的“笙簧冻涩闲纤指”形容了演奏琵琶时指尖冻得发涩,而“香雾暖熏罗帐底”则表现出炉火的温暖和香气的弥散。
最后两句“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以突然的雷声惊扰桃树和李树来结束诗篇,给人以意外和震撼。整首诗以寒冷与温暖、静谧与惊扰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界的描摹。
yù lóu chūn xuě zhōng yōng lú wén pí pá zuò
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qīng nǚ fēi huā nóng jiǎn shuǐ.
青女飞花浓剪水。
hán qì fēi wēi dù chuāng zhǐ.
寒气霏微度窗纸。
rén jiān nà de gǔ wèi lián, lú yǒu qí lín zūn yǒu yǐ.
人间那得骨为帘,炉有麒麟尊有蚁。
shēng huáng dòng sè xián xiān zhǐ.
笙簧冻涩闲纤指。
xiāng wù nuǎn xūn luó zhàng dǐ.
香雾暖熏罗帐底。
què jiào shì zuò hū léi shēng, wǎng wǎng jīng kāi táo yǔ lǐ.
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
拼音:qīng nǚ fēi huā nóng jiǎn shuǐ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