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居城市”出自宋代曾几的《松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shì jū chéng sh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似居城市”全诗:不似居城市,澄湖上有松。
日斜人影散,百尺卧苍龙。
《松谿》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似居城市,澄湖上有松。
日斜人影散,百尺卧苍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繁华城市的景象,诗人来到清澈的湖泊旁,看到了一片翠绿的松树。太阳西斜,人的影子随之散开,而松树则如同一条躺卧的苍龙。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比城市和乡野的不同,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松树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它们傲立于湖泊之上,给人以安宁和力量的感觉。太阳西斜的描写增加了诗情的沉静和落寞,而人影散开的意象则强调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疏离感。整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于都市繁忙生活的厌倦和远离尘嚣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它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静谧和力量,引发人们对于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思考。
sōng xī
松谿
bù shì jū chéng shì, chéng hú shàng yǒu sōng.
不似居城市,澄湖上有松。
rì xié rén yǐng sàn, bǎi chǐ wò cāng lóng.
日斜人影散,百尺卧苍龙。
拼音:bù shì jū chéng sh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生平阅历及主要著作
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 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历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煤田为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复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为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英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曾几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亲属
父亲:曾准,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长兄:曾弼,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进士,官至提举京西南路学事。
次兄:曾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
三兄:曾开,徽宗崇宁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