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莺花也怪人”出自唐代高骈的《残春遣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kǒng yīng huā yě guài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恐莺花也怪人”全诗: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
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
残春遣兴
画舸轻桡柳色新,
摩诃池上醉青春。
不辞不为青春醉,
只恐莺花也怪人。
中文译文:
船舷轻轻摇荡,柳枝嫩嫩的翠绿欲滴。
在摩诃池上,我沉醉于青春。
我不停地畅饮,无所顾忌地醉倒在青春之中,
只是担心莺花也会因此责怪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航行在摩诃池上的情景,表达了对青春的追求和享受的态度。
诗中的“画舸轻桡柳色新”描绘了春天中船只悠然漂浮在摩诃池上,柳枝嫩绿如画。这一景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作者通过“醉青春”一词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沉醉,无所顾忌地陶醉其中。这是一种年轻的态度,敢于享受当下的美好,不顾及世俗的规范和束缚。
最后两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则表达了作者担心自己过于放纵,可能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和指责。他害怕连莺花都会因为他的放纵而责备他。
整首诗透露出年轻的气息和对青春的追逐。作者通过描绘美丽的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热爱和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舆论的担心。这首诗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心情和态度。
cán chūn qiǎn xìng
残春遣兴
huà gě qīng ráo liǔ sè xīn, mó hē chí shàng zuì qīng chūn.
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
bù cí bù wéi qīng chūn zuì, zhǐ kǒng yīng huā yě guài rén.
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
拼音:zhǐ kǒng yīng huā yě guài ré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高骈(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光启中为毕师铎所杀。家世禁衞,颇修饰,折节为文学,笔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
《唐书本传、集古录》唐末大将。字千里。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累仕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骈统兵御党项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骈镇安南,为静海军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镇西川,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五年,徙荆南(今湖北江陵)。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