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出自宋代岳珂的《米元章灵峰行记帖赞》,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shù jī fǎng fú hū qīng ché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全诗

《米元章灵峰行记帖赞》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

永和之兰亭,列序时人。
文字之不磨,千载莫邻。
彼睎颜之徒虽未足伦,观其所传,亦庶几仿佛乎清尘


赏析


《米元章灵峰行记帖赞》是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永和之兰亭的景象,列举了时代背景和文字的力量,并对那些传承文字的人表示赞赏。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和之兰亭,列序时人。
文字之不磨,千载莫邻。
彼睎颜之徒虽未足伦,观其所传,亦庶几仿佛乎清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永和之兰亭的景色,同时表达了文字的永恒价值和传承之重要性。诗人称颂了那些承载着文字的人,尽管他们可能不足以与古代伟人相提并论,但他们所传承的文字却能让人仿佛感受到历史的清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永和之兰亭,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永和之兰亭"暗示了一个美丽的景色,兰亭的典雅与长久的永恒相结合,使得整个氛围更加神秘和庄重。"列序时人"意味着在这个美景中出现了一批才子佳人,他们在这里列队而行,时代的风云在他们身上得以展现。

接着,诗人强调了文字的不朽之处。"文字之不磨,千载莫邻"表达了文字的永恒价值,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之媲美。这里的"文字"不仅仅指字面上的文字,更多的是指文字所承载的文化、智慧和知识。这种传承与延续的力量令人敬畏。

最后,诗人提到了那些传承文字的人,称他们为"睎颜之徒"。虽然他们可能不足以与古代伟人相比,但他们所传承的文字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其所传,亦庶几仿佛乎清尘"表达了对这些人的赞赏和敬意。这些人通过传承文字,使得历史的尘埃仿佛在眼前展现,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的风华和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对永和之兰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文字传承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它提醒人们文字的力量和价值,以及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整首诗词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ǐ yuán zhāng líng fēng xíng jì tiē zàn
米元章灵峰行记帖赞

yǒng hé zhī lán tíng, liè xù shí rén.
永和之兰亭,列序时人。
wén zì zhī bù mó, qiān zǎi mò lín.
文字之不磨,千载莫邻。
bǐ xī yán zhī tú suī wèi zú lún, guān qí suǒ chuán,
彼睎颜之徒虽未足伦,观其所传,
yì shù jī fǎng fú hū qīng chén.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

“亦庶几仿佛乎清尘”平仄韵脚


拼音:yì shù jī fǎng fú hū qīng chén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岳珂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作者介绍


岳珂的文学成就

  岳珂著述甚富。居于金佗坊时,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佗粹编》(28卷,续编30卷),为岳飞辩冤,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又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诗稿》1卷、《续东几诗余》、《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兴曾主修《嘉禾志》(未成书)。《桯史》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如《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开禧北征》等条,可补史传之阙。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研究。

  所著《玉楮集》8卷,有《三恬堂丛书》本。《棠湖诗稿》1卷,有《丛书集成》本。《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有清刊本。《愧郯录》15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2卷,有《明辨斋丛书》本。《宝真斋法书赞》28卷,有《丛书集成》本。《桯史》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1卷,收宫词100首,作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同年编纂《岳氏宗谱》。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但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又有《玉楮集》8集,收嘉熙二年(公元1238)至四年(公元1240)的诗作共385篇。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仅有1篇《夏旱三首》写到农家生活。其他作品“虽时伤浅露”,“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玉楮集》)。

岳珂的评价

  明万历年间,岳飞后裔岳元声建岳王祠(祠址在今嘉兴城区三塔路),内供有岳珂亲制的铜爵,上镌“精忠报国”4字,为岳珂书。南宋后,铜爵曾几次失而复得。清道光时,铜爵复存祠中。抗日战争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日战争期间遗失。建国后,岳王祠坍废。岳珂在嘉兴的遗物还有“洗鹤石池”,今与“松化石”一起放置在南湖烟雨楼宝梅亭西侧。岳氏后裔散居在今嘉兴郊区建设乡旧岳村及桐乡市濮院镇。

岳珂的藏书故实

  为官之余,肆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尤其是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编为《宝真斋法书赞》28卷。家富藏书,乃以家藏旧刻,设“相台家塾”,最知名刊刻《九经》、《三传》、《孟子注附音义》10卷、《论语集解附音义》10卷。以越中旧本注疏,参并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本,凡20本,对音释注疏,反复参订,命良工入梓。后世推为善本。所撰《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皆罗列条目,详审精确。姚名达论“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之确立,皆自兹始也”。其后贾似道刊《九经》,亦以数十种版本比较,雇百余人任校正,然独删落注疏,不及岳珂。著述甚多,因痛念祖父遭诬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天定录》等。另有《桯史》15卷、《媿郯录》15卷、《玉楮集》8卷、《三命指迷赋补注》、《棠湖诗稿》1卷、《小戴记集解》(稿佚)《续东几诗余》、《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