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个中妙理谁能会”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个中妙理谁能会”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è zhōng miào lǐ shuí néng hu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个中妙理谁能会”全诗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个中妙理谁能会

畴昔风云共壮游,笑吴夏口蜀江油。
我犹乘险凛孤注,君早得闲先几筹。
目底阿蒙元龌齪,膝间文度尽风流。
个中妙理谁能会,且向平原唤督邮。


赏析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曾共事过,曾是尊贵的侍郎,
两首诗展示出来,与你共同品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与受诗人尊敬的侍郎共事的经历和情感。作者曾与侍郎共同经历过风雨,一起欣赏过吴夏口、蜀江和油田的美景。作者感叹自己仍在孤注一掷地面对险境,而侍郎早已脱离忙碌,事先做好准备。作者心中充满了对世事的痛惜和对人生的思考,他感叹自己的眼底所见是世间的污浊和丑恶,而他的才华却被埋没在平庸之中。他希望能够有人理解他内心的妙理,向这个平凡的世界喊出他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侍郎的经历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侍郎早已获得解脱的羡慕之情。在描绘世间污浊与风流之间的矛盾时,作者以文采斐然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妙理,表明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被埋没在平凡之中。最后,他向平原和唤督邮,希望能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感慨,与他分享内心的思考和情感。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于平凡人生的思索和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个中妙理谁能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éng zǒng gàn yǐ nǎi zūn shì láng èr shī jiàn shì hé yùn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chóu xī fēng yún gòng zhuàng yóu, xiào wú xià kǒu shǔ jiāng yóu.
畴昔风云共壮游,笑吴夏口蜀江油。
wǒ yóu chéng xiǎn lǐn gū zhù, jūn zǎo dé xián xiān jǐ chóu.
我犹乘险凛孤注,君早得闲先几筹。
mù dǐ ā méng yuán wò chuò, xī jiān wén dù jǐn fēng liú.
目底阿蒙元龌齪,膝间文度尽风流。
gè zhōng miào lǐ shuí néng huì, qiě xiàng píng yuán huàn dū yóu.
个中妙理谁能会,且向平原唤督邮。

“个中妙理谁能会”平仄韵脚


拼音:gè zhōng miào lǐ shuí néng huì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