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维摩正苦众生病”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维摩正苦众生病”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谒奉承天超公法师作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mó zhèng kǔ zhòng shēng bì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维摩正苦众生病”全诗

《谒奉承天超公法师作二首》

维摩正苦众生病

杯水能令重百钧,阿师心法妙通神。
维摩正苦众生病,为洗无边热恼尘。


赏析


《谒奉承天超公法师作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两首诗词。这两首诗描绘了一个奉承天超公法师的场景,表达了对法师智慧卓越的赞美和对其教诲的敬仰。

第一首诗的译文:
杯中微水凝重如百钧,
阿师胸中心法通神。
维摩菩萨医苦众生病,
为清洗无边热恼尘。

第二首诗的译文:
池水深浅可重百斛,
法师心法奥妙通神。
维摩菩萨医治众生病苦,
以洗涤无边烦恼尘。

这两首诗词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杯中微水的形象,将其比喻为重若百钧或百斛。这种形象的描绘突显了法师阿师的智慧和超凡的境界,使人感叹不已。

诗中提到的“阿师心法妙通神”和“法师心法通神”表达了对法师智慧和修行成果的赞美。这些心法所指的可能是法师的教义、修行方法或者是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通过修行和教导,法师能够使众生解脱痛苦,净化心灵。

诗中的“维摩正苦众生病,为洗无边热恼尘”和“维摩菩萨医治众生病苦,以洗涤无边烦恼尘”表达了法师的使命和拯救众生的善意。维摩菩萨被视为菩萨中最具智慧和慈悲的形象,他以慈悲心态医治众生的病苦,帮助他们洗涤内心的烦恼和执著,达到解脱和净化的境界。

这两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赞美了法师的智慧和教诲,以及其对众生的慈悲与拯救之心。同时,诗中所描绘的杯水重若百钧或百斛的形象,也暗示了修行者的境界可以超越凡尘,达到超凡脱俗的境地。整体而言,这两首诗词传达了对智慧和慈悲的赞美,以及对追求心灵净化和解脱的追求。

“维摩正苦众生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è fèng chéng tiān chāo gōng fǎ shī zuò èr shǒu
谒奉承天超公法师作二首

bēi shuǐ néng lìng zhòng bǎi jūn, ā shī xīn fǎ miào tōng shén.
杯水能令重百钧,阿师心法妙通神。
wéi mó zhèng kǔ zhòng shēng bìng, wèi xǐ wú biān rè nǎo chén.
维摩正苦众生病,为洗无边热恼尘。

“维摩正苦众生病”平仄韵脚


拼音:wéi mó zhèng kǔ zhòng shēng bì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