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想何在”出自唐代刘长卿的《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rén xiǎng hé zà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家人想何在”全诗: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
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
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
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
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
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
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
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
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
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诗意悲凉,表达了作者离开洛阳故居,寄情京口和广陵的怀旧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及赏析: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
江水宽广,我因此而感到无所依托,令人悲伤。在黄昏时分,江面波光皎洁。
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
一只孤独的飞鸟在天涯飞翔,夜幕降临时,我作为南徐的客人。
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
京口的气息与云彩交织在一起,潮水吞没了海门的石头。
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
孤独的帆等待着风的推进,夜空中有江水的白光。
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
一条水阻碍了美好的相聚时机,彼此对望却只能默默地表达心中的思念。
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
不能忍受花朵凋谢,更增加了对春天梦想的积淀。
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
故国的尘土飞扬,远山与楚云相隔。
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
思念家人,不知他们如何。庭院的青草为谁而绿。
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
惋惜的心情空虚而伤感,波涛有余迹象。
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在严陵的七里滩,携手共同所适之地。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怀念和对京口、广陵的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宽广的江水和黄昏时的波光,表达了自己的悲凉情绪。诗中的“一水阻佳期”,揭示了作者与知己之间因为距离而无法相聚的遗憾之情。诗词中不乏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意,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词情感真实、抒发深情,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jīng kǒu huái luò yáng jiù jū, jiān jì guǎng líng èr sān zhī jǐ
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
chuān kuò bēi wú liáng, ǎi rán cāng bō xī.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
tiān yá yī fēi niǎo, rì mù nán xú kè.
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
qì hùn jīng kǒu yún, cháo tūn hǎi mén shí.
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
gū fān hòu fēng jìn, yè sè dài jiāng bái.
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
yī shuǐ zǔ jiā qī, xiāng wàng kōng mò mò.
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
nà kān suì fāng jǐn, gèng shǐ chūn mèng jī.
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
gù guó hú chén fēi, yuǎn shān chǔ yún gé.
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
jiā rén xiǎng hé zài, tíng cǎo wèi shuí bì.
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
chóu chàng kōng shāng qíng, cāng láng yǒu yú jī.
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
yán líng qī lǐ tān, xié shǒu tóng suǒ shì.
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拼音:jiā rén xiǎng hé zài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仄韵) 去声十一队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