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笔下看成度海桥”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笔下看成度海桥”出自唐代施肩吾的《秋吟献李舍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ǐ xià kàn chéng dù hǎi qiáo,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笔下看成度海桥”全诗

《秋吟献李舍人》

笔下看成度海桥

肠结愁根酒不消,新惊白发长愁苗。
主司傥许题名姓,笔下看成度海桥


赏析


《秋吟献李舍人》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肠结愁根酒不消,
新惊白发长愁苗。
主司傥许题名姓,
笔下看成度海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思索。诗人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肠结愁根酒不消"意味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像一根根缠绕在肠子上的线,无法被酒消散。这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酒不再能带来宁静和解脱的失望。

第二句"新惊白发长愁苗"表达了诗人因为忧愁而导致白发增多,忧愁似乎也一直在生长。这句诗意蕴含着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的思考,忧愁和痛苦是无法避免的。

接着的两句"主司傥许题名姓,笔下看成度海桥"则表达了诗人对主司(官员)的期望和希冀。诗人希望主司能够允许他题写自己的名字和姓氏,通过他的笔触,能够看到一条横跨大海的桥梁。这里的"度海桥"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文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整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词表达了对于忧愁的无奈和希望,以及对于诗人自身创作的追求和渴望。

“笔下看成度海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yín xiàn lǐ shè rén
秋吟献李舍人

cháng jié chóu gēn jiǔ bù xiāo, xīn jīng bái fà zhǎng chóu miáo.
肠结愁根酒不消,新惊白发长愁苗。
zhǔ sī tǎng xǔ tí míng xìng, bǐ xià kàn chéng dù hǎi qiáo.
主司傥许题名姓,笔下看成度海桥。

“笔下看成度海桥”平仄韵脚


拼音:bǐ xià kàn chéng dù hǎi qiáo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