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静看蜘蛛挂”出自唐代齐己的《城中晚夏思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ú xuān jìng kàn zhī zhū guà,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竹轩静看蜘蛛挂”全诗: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城中晚夏思山
葛衣沾汗功虽健,
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
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
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
岂同游子暮何之。
中文译文:
城市中的晚夏思山
葛衣沾满了汗水,尽管身体还强壮,
纸扇摇动起来,风力却很微弱。
炎热的苦恼,找不到可以行走的地方,
微凉的喜悦,等到了立秋的时候。
竹轩里静静地看着蜘蛛吊着网,
莎径上闲散地听着蟋蟀的声音。
天外有山,回到那里就是了,
何必像游子一样,迷失在暮色中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城市的夏日炎热,思念山水的心情。诗中描述了夏天的炎热:葛衣因为出汗而湿透,纸扇的摇动几乎没有风力。作者对于这种酷暑的苦恼,感到无法逃避,找不到可以逃离的地方。然而,当立秋的微凉到来时,作者感到喜悦,因为秋天的凉爽使他对于山水的思念更加强烈。
在城市的喧嚣中,作者注意到竹轩里蜘蛛吊网的景象,和莎径上蟋蟀的鸣叫声。这种宁静的景象使他心情平静,能够稍稍忘却城市的炎热。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的向往,希望能够回到大自然中。他用“天外有山”来形容自然之山,暗示自己离天外有山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他不愿意像游子一样迷失在城市的尘嚣中,而希望能够回到大自然中,静享山水之乐。这是一首对自然之山的思念和向往的诗篇。
chéng zhōng wǎn xià sī shān
城中晚夏思山
gé yī zhān hàn gōng suī jiàn, zhǐ shàn yáo fēng lì shén bēi.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kǔ rè hèn wú xíng jiǎo chù,
苦热恨无行脚处,
wēi liáng xǐ dào lì qiū shí.
微凉喜到立秋时。
zhú xuān jìng kàn zhī zhū guà, shā jìng xián tīng xī shuài yí.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tiān wài yǒu shān guī jí shì, qǐ tóng yóu zǐ mù hé zhī.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拼音:zhú xuān jìng kàn zhī zhū guà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卦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