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入孤村”出自宋代张炎的《声声慢(赋渔隐)》,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o rù gū c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棹入孤村”全诗:门当竹径,鹭管苔矶,烟波自有闲人。
棹入孤村,落照正满寒汀。
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欸乃一声归去,对笔床茶灶,寄傲幽情。
雨笠风蓑,古意谩说玄真。
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笑未已,笑严陵、还笑渭滨。
《声声慢(赋渔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门当竹径,鹭管苔矶,烟波自有闲人。
门前有竹门,通向小径,渔人在竹门前的苔石上放着钓竿。湖面上的烟雾和波浪中,自有闲人的身影。
棹入孤村,落照正满寒汀。
划船进入孤村,夕阳正照耀着寒冷的岸边。
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远远看到了桃花盛开的洞口,想起了古代的故事,才相信如今已经没有了古代的秦国。
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从醉梦中醒来,准备和江南的美景相容,清洗净化自己的心灵。
欸乃一声归去,对笔床茶灶,寄傲幽情。
轻叹一声离去,对着书桌、床榻和茶灶,表达自己独特的幽情。
雨笠风蓑,古意谩说玄真。
戴着雨帽、穿着风衣,古老的意境在诗中透露出玄妙的真理。
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知道鱼儿淡然自得地快乐,明白追求虚名空有一线之缘。
笑未已,笑严陵、还笑渭滨。
笑声不曾停歇,嘲笑着严陵,还嘲笑着渭水边的人们。
这首诗词《声声慢(赋渔隐)》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一种淡泊和超脱的生活态度。作者以渔隐的生活方式为背景,通过描述湖泊、竹径、烟雾等景物,表现了闲适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中也融入了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同时,诗中还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幽默和调侃之风,以及对名利虚妄的批判。整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境界,展示了作者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历史的独特感悟。
shēng shēng màn fù yú yǐn
声声慢(赋渔隐)
mén dāng zhú jìng, lù guǎn tái jī, yān bō zì yǒu xián rén.
门当竹径,鹭管苔矶,烟波自有闲人。
zhào rù gū cūn, luò zhào zhèng mǎn hán tīng.
棹入孤村,落照正满寒汀。
táo huā yuǎn mí dòng kǒu, xiǎng rú jīn fāng xìn wú qín.
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zuì mèng xǐng, xiàng cāng láng róng yǔ, jìng zhuó lán yīng.
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ǎi nǎi yī shēng guī qù, duì bǐ chuáng chá zào, jì ào yōu qíng.
欸乃一声归去,对笔床茶灶,寄傲幽情。
yǔ lì fēng suō, gǔ yì mán shuō xuán zhēn.
雨笠风蓑,古意谩说玄真。
zhī yú dàn rán zì lè, diào qīng míng kōng zài sī lún.
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xiào wèi yǐ, xiào yán líng hái xiào wèi bīn.
笑未已,笑严陵、还笑渭滨。
拼音:zhào rù gū cūn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鲜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