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诚奠一卮”出自唐代羊士谔的《城隍庙赛雨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uī chéng diàn yī zh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推诚奠一卮”全诗:零雨慰斯人,斋心荐绿蘋.山风箫鼓响,如祭敬亭神。
积润通千里,推诚奠一卮。
回飙经画壁,忽似偃云旗。
《城隍庙赛雨二首》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城隍庙中举行祈雨仪式的场景,表现出人们对雨水的盼望和对神灵的虔诚。
这里提供一种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供参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零雨慰斯人,斋心荐绿蘋。
山风箫鼓响,如祭敬亭神。
积润通千里,推诚奠一卮。
回飙经画壁,忽似偃云旗。
诗意:
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虔诚地献上绿色的蕃薯。
山风吹响箫鼓声,仿佛在祭拜敬亭山的神灵。
雨水滋润了千里大地,真诚地奠献上一杯酒。
回风飘过画壁,犹如云旗摇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城隍庙祈雨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神灵的虔诚。首先,诗人用“零雨”形容细雨,寓意雨水的微小却不可或缺的作用,给人以滋润和慰藉。接着,他描述了山风吹响箫鼓的声音,比喻庙中祭祀场景的庄严与肃穆,仿佛在向敬亭山的神灵致敬。然后,诗人提到雨水滋润了千里大地,表达了人们对雨的盼望,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真诚和虔诚。最后,诗人以回风经过画壁的形象来结束诗篇,形容回风如云旗般摇曳,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城隍庙祈雨的仪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既展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与渴望,又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情。整体氛围庄重肃穆,给人以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感觉。
chéng huáng miào sài yǔ èr shǒu
城隍庙赛雨二首
líng yǔ wèi sī rén, zhāi xīn jiàn lǜ píng. shān fēng xiāo gǔ xiǎng, rú jì jìng tíng shén.
零雨慰斯人,斋心荐绿蘋.山风箫鼓响,如祭敬亭神。
jī rùn tōng qiān lǐ, tuī chéng diàn yī zhī.
积润通千里,推诚奠一卮。
huí biāo jīng huà bì, hū shì yǎn yún qí.
回飙经画壁,忽似偃云旗。
拼音:tuī chéng diàn yī zh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