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朝夕流”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睢阳赠李司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hé zhāo xī liú,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长河朝夕流”全诗:白露变时候,蛩声暮啾啾。
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
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
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睢阳赠李司仓》是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露变时候,白露是秋天特有的露水,暗示季节的变迁。蛩声暮啾啾,蛩是夜晚蟋蟀的声音,预示夜晚的来临。
飘飘洛阳客,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城市,此处指作者身为洛阳客。惆怅梁园秋,梁园是梁国的皇家园林,象征着富贵享乐,然而秋天的景色让作者感到忧伤。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作者因为生活无着而四处流浪,成了一个漂泊的旅人。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生活无依靠,凡事都要依赖别人。这里展现了作者的困境和贫困的现实。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虽然贫困,作者仍然能够得到他人的赏识,使他能够继续留下来。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太阳下山之后,城市变得更加寒冷,这里描绘了孤寂和凄凉。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归路指作者返回故乡的路途,岁时的流逝和长河的江水都在无情地流动。这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和无穷。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困境和无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等待朋友的力量。作者希望通过这首诗让朋友意识到他的处境,并感到担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困境和心境,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期望。在唐代文人的生活中,饱受飘泊和贫困的折磨,这首诗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的情感。
suī yáng zèng lǐ sī cāng
睢阳赠李司仓
bái lù biàn shí hòu, qióng shēng mù jiū jiū.
白露变时候,蛩声暮啾啾。
piāo piāo luò yáng kè, chóu chàng liáng yuán qiū.
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zhǐ wèi fá shēng jì, ěr lái chéng yuǎn yóu.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
yī shēn bù jiā shí, wàn shì cóng rén qiú.
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qiě xǐ jiē yú lùn, zú kān zī xiǎo liú.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
hán chéng luò rì hòu, zhēn chǔ lìng rén chóu.
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guī lù suì shí jǐn, cháng hé zhāo xī liú.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
fēi jūn shēn yì yuàn, shuí fù néng xiāng yōu.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拼音:cháng hé zhāo xī liú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