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收暮雨”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出丰县界寄韩明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fēng shōu mù y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西风收暮雨”全诗:回首古原上,未能辞旧乡。
西风收暮雨,隐隐分芒砀。
贤友此为邑,令名满徐方。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疲马顾春草,行人看夕阳。
自非传尺素,谁为论中肠。
诗词《出丰县界寄韩明府》描写了诗人离开故乡丰县,寄托思念之情,赞美了朋友韩明府在徐州的功绩。
中文译文:
回首古原上,未能辞旧乡。
西风收暮雨,隐隐分芒砀。
贤友此为邑,令名满徐方。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疲马顾春草,行人看夕阳。
自非传尺素,谁为论中肠。
诗意: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离别故乡的追忆和对韩明府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韩明府在徐州的才能和声名的赞扬。
赏析:
诗人回首古原,意味着他离开故乡的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对离别乡土的无奈和不舍,也有对新环境的期待。西风收暮雨,隐隐分芒砀,描绘了动草随风的景象,给人以离别的悲凉之感。
诗中提到的韩明府,是诗人的朋友,并称其为贤友,表明了韩明府在徐州的令名显赫。诗人表示想要亲自见到韩明府,即便只是暂时的相聚,也能让心情愉悦如在琴堂之中。
疲马顾春草,行人看夕阳,描述了行人走过春草地的景象,行至夕阳下停下来观赏。这里既可理解为诗人离乡远行的场景,也可理解为对行者对徐州地方景色和人文的欣赏之情。
最后两句“自非传尺素,谁为论中肠”,表明诗人虽然不能与韩明府见面,却对他的品德和才能有着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并希望这种赞誉能够传达给韩明府。整首诗写景描写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赞美之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力和文笔魅力。
chū fēng xiàn jiè jì hán míng fǔ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huí shǒu gǔ yuán shàng, wèi néng cí jiù xiāng.
回首古原上,未能辞旧乡。
xī fēng shōu mù yǔ, yǐn yǐn fēn máng dàng.
西风收暮雨,隐隐分芒砀。
xián yǒu cǐ wèi yì, lìng míng mǎn xú fāng.
贤友此为邑,令名满徐方。
yīn róng xiǎng zài yǎn, zàn ruò shēng qín táng.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pí mǎ gù chūn cǎo, xíng rén kàn xī yáng.
疲马顾春草,行人看夕阳。
zì fēi chuán chǐ sù, shuí wèi lùn zhōng cháng.
自非传尺素,谁为论中肠。
拼音:xī fēng shōu mù yǔ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