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谭诗亦具醪”出自宋代赵蕃的《六月初九日晚大雨简文显子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ú tán shī yì jù lá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不独谭诗亦具醪”全诗:千里归来病作劳,偶因好雨试挥毫。
凉声何止到草木,秋意直将侵鬓毛。
坐念司功狂欲叫,更怀元亮卧方高。
何当过我茅檐底,不独谭诗亦具醪。
《六月初九日晚大雨简文显子畅》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里归来病作劳,
偶因好雨试挥毫。
凉声何止到草木,
秋意直将侵鬓毛。
坐念司功狂欲叫,
更怀元亮卧方高。
何当过我茅檐底,
不独谭诗亦具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月初九的一个雨夜归家后的心情和思考。作者疲惫地归来,身体不适,但偶然间遇到了一场好雨,于是抓起毛笔试着挥洒了一番。雨声凉爽不仅传到了草木,也直接渗透到了作者的鬓发之间,仿佛秋意已经开始侵袭。作者坐着思索,心中有种狂欲高呼的冲动,更加怀念元亮(指苏轼)的挚友,他也曾躺在这样高高的床上。作者憧憬着,何时能够回到自己茅檐底下,不仅能享受到谭嗣同的诗歌,也能品味到美酒的香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通过描绘归家后的雨夜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留恋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物心境的相互映衬,雨声的凉爽和秋意的逼近与作者病体的疲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词的意境。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渴望通过坐念司功和怀念元亮的描写得到了体现,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绪。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回到自己的茅檐下的向往,不仅希望能够继续写诗,也希望能够享受到友谊与美酒的滋润。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创作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liù yuè chū jiǔ rì wǎn dà yǔ jiǎn wén xiǎn zi chàng
六月初九日晚大雨简文显子畅
qiān lǐ guī lái bìng zuò láo, ǒu yīn hǎo yǔ shì huī háo.
千里归来病作劳,偶因好雨试挥毫。
liáng shēng hé zhǐ dào cǎo mù, qiū yì zhí jiāng qīn bìn máo.
凉声何止到草木,秋意直将侵鬓毛。
zuò niàn sī gōng kuáng yù jiào, gèng huái yuán liàng wò fāng gāo.
坐念司功狂欲叫,更怀元亮卧方高。
hé dāng guò wǒ máo yán dǐ, bù dú tán shī yì jù láo.
何当过我茅檐底,不独谭诗亦具醪。
拼音:bù dú tán shī yì jù láo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