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有诗堪写”出自宋代赵蕃的《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shàng yǒu shī kān xiě,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道上有诗堪写”全诗:雪后梅增炯炯,风前柳政徐徐。
道上有诗堪写,人回不用空书。
《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梅花的鲜艳和风中柳枝的摇曳,表达了对刘公返乡的祝愿和对张元亨的赞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后梅增炯炯,
风前柳政徐徐。
道上有诗堪写,
人回不用空书。
译文:
雪后的梅花更加明亮动人,
风前的柳枝轻柔摇曳。
在路上有诗值得写下,
人归来时不必空寄书信。
诗意:
这首诗以雪后梅花和风前柳枝为景,表现了冬日里的静谧和生机。梅花在雪后更显鲜艳,柳枝在微风中轻柔摇曳,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刘公返乡的祝愿,并向张元亨致以赞美之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冬日景色的美丽和宁静。梅花是冬天中难得的花卉,雪后的梅花更加鲜艳动人,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借助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刘公返乡的祝愿,希望他能平安归来。同时,诗人也向张元亨表示赞美,称他为"柳政",意味着他在人们心中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才能。
最后两句"道上有诗堪写,人回不用空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公的思念之情。诗人表示,在路途中会有很多值得写下的诗篇,这些诗篇可以传递给远方的友人,而不必空寄书信。这种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寄托得到了表达。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梅花和柳枝的描绘,凸显了它们各自的美丽特点,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
sòng liú gōng qiú hái lú líng jiān shǔ zhāng yuán hēng wǔ shǒu
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
xuě hòu méi zēng jiǒng jiǒng, fēng qián liǔ zhèng xú xú.
雪后梅增炯炯,风前柳政徐徐。
dào shàng yǒu shī kān xiě, rén huí bù yòng kōng shū.
道上有诗堪写,人回不用空书。
拼音:dào shàng yǒu shī kān xiě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