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治文牍”出自宋代赵蕃的《送周袁州赴镇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àn zhì wén d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不但治文牍”全诗:百里更题舆,才分刺史符。
循良重他选,途辙讵常拘。
不但治文牍,要令歌袴襦。
戚休颦笑里,无或谓民愚。
《送周袁州赴镇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周袁州出使边疆的送别之情,并对其能力和品德进行了赞颂。
诗词中提到了百里更题舆,才分刺史符。这里的“百里”指的是周袁州的姓名,他被任命为刺史,即地方行政长官的职位。"更题舆"意味着修改行装,准备出发。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达对周袁州的祝福和助行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循良重他选,途辙讵常拘”,表明周袁州在选拔和任用官员时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而不受常规的限制和束缚。这种行为展示了他的胸怀和开明,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称赞和敬佩。
诗词继续提到:“不但治文牍,要令歌袴襦”。这句话中的“治文牍”指的是行政事务的处理,而“歌袴襦”则表示要让民众生活富足安乐。这里作者赞扬了周袁州不仅注重政务,还关心人民的福祉,表达了对他能德双馨的肯定。
最后两句“戚休颦笑里,无或谓民愚”,表明周袁州在处理政务时不仅能够保持戚容和休闲的态度,而且能够对人民的智慧保持高度的尊重。这里的“或谓民愚”意味着没有人会说人民愚昧无知。这种态度显示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睿智和亲民,也展示了作者对其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周袁州的送别和赞美,以及对他的为政之道的肯定,塑造了一个有德有才、亲民官吏的形象。同时,通过诗中的描写和赞美,也传递出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政治智慧的崇敬和向往。
sòng zhōu yuán zhōu fù zhèn sān shǒu
送周袁州赴镇三首
bǎi lǐ gèng tí yú, cái fèn cì shǐ fú.
百里更题舆,才分刺史符。
xún liáng zhòng tā xuǎn, tú zhé jù cháng jū.
循良重他选,途辙讵常拘。
bù dàn zhì wén dú, yào lìng gē kù rú.
不但治文牍,要令歌袴襦。
qī xiū pín xiào lǐ, wú huò wèi mín yú.
戚休颦笑里,无或谓民愚。
拼音:bù dàn zhì wén dú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