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合秧畦窄”出自宋代葛立方的《将至玉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hé yāng qí zhǎ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山合秧畦窄”全诗: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将至玉山》是宋代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蓐食转前峰,
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
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
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
一置便江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登临玉山的景象。诗人在梅黄色的细雨中攀登山峰,眺望山下的景色。山上的波涛汹涌,仿佛鹭鸟在翱翔;山泉激荡,似乎在迎接松林中的风。山势陡峭,田地狭窄;山林深邃,但屐路却便捷通畅。诗末,诗人感叹异乡的言语和故乡的别离,仿佛只需一放心思,就能到达江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玉山的自然景色,展示了葛立方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归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情感,通过山水之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葛立方以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山川的壮丽和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一些意象的描绘,如山峰转折的蓐食,梅黄色的细雨,波涛汹涌的山势,激荡的山泉,以及松风的吹拂。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大自然的气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的陌生感。诗人感叹在异乡,语言和乡音的别离,但他又坚定地相信只需一放心思,就能够回到江东,回到故乡。这种思乡情感和对归属的渴望,让人产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展示了葛立方细腻的描写技巧和对大自然的感悟。它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带领读者领略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深。
jiāng zhì yù shān
将至玉山
rù shí zhuǎn qián fēng, méi huáng xì yǔ zhōng.
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tāo fān yí lù dào, quán jī rèn sōng fēng.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shān hé yāng qí zhǎi, lín shēn jī lù tōng.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guài lái rén yǔ bié, yī zhì biàn jiāng dōng.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拼音:shān hé yāng qí zhǎi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