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去住底须问”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去住底须问”出自宋代陈著的《翌日风雨再用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ù zhù dǐ xū wè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去住底须问”全诗

《翌日风雨再用韵》

去住底须问

初心骥伏坊,活计蚁营房。
家与水云远,春方风月忙。
僧窗熟处稳,儿信狎来香。
去住底须问,悠悠何有乡。


赏析


《翌日风雨再用韵》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琐碎中的种种情景,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心骥伏坊,
活计蚁营房。
家与水云远,
春方风月忙。
僧窗熟处稳,
儿信狎来香。
去住底须问,
悠悠何有乡。

译文:
初心如骏马藏于小巷,
日常琐事犹如蚂蚁忙碌于房室。
家园与江河云海相隔遥远,
春天到来时,风景和月色皆匆忙。
僧窗经年稳定如常,
孩子的信与友人的香气被轻拂。
无论离去或停留,都需要问询,
漫长岁月中何处可以称为故乡。

诗意和赏析:
《翌日风雨再用韵》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诗中的“初心骥伏坊”形象地描绘了初时的热情和憧憬,但却被生活琐事所埋没。蚂蚁的忙碌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繁忙和无奈。

作者提到家园与江河云海相隔遥远,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春天的来临使风景和月色变得匆忙,暗示时间的流转和无常。

诗中的“僧窗熟处稳”表达了对宁静和稳定生活的渴望,而“儿信狎来香”则是对家庭温暖和友情的向往。

最后两句“去住底须问,悠悠何有乡”表达了对于人生旅途中去留和归属的思考。作者呼唤人们要不断地追问自己的去向和归宿,探索人生的真正归宿所在。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对于每个人而言,面对生活琐碎与忙碌,也需要时刻保持初心,并思考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去住底须问”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ì rì fēng yǔ zài yòng yùn
翌日风雨再用韵

chū xīn jì fú fāng, huó jì yǐ yíng fáng.
初心骥伏坊,活计蚁营房。
jiā yǔ shuǐ yún yuǎn, chūn fāng fēng yuè máng.
家与水云远,春方风月忙。
sēng chuāng shú chù wěn, ér xìn xiá lái xiāng.
僧窗熟处稳,儿信狎来香。
qù zhù dǐ xū wèn, yōu yōu hé yǒu xiāng.
去住底须问,悠悠何有乡。

“去住底须问”平仄韵脚


拼音:qù zhù dǐ xū wèn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作者简介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作者介绍


陈著的生平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