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桃生叶婆娑”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桃生叶婆娑”出自唐代张籍的《新桃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áo shēng yè pó suō,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桃生叶婆娑”全诗

《新桃行》

桃生叶婆娑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
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
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
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
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
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
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
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


赏析


《新桃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桃行》中文译文:
桃树长出婆娑的叶子,枝条朝四面伸展。树尚未长高出墙颠,蒿苋却相互侵摩。栽种已有三年多,今年初次试开花。秋天到来已结出果实,树荫浓郁已令人称赞。青蝉不来鸣叫,怎么能有迅速飞过的翅膀。我常常痛恨那些牵丝的虫子,它们蒙蔽了我的视线,像编织了一张网罗。请小孩子们小心保护它,不要折断我柔软的枝叶。明年将结满果实,满满充实你的家庭。

《新桃行》诗意和赏析:
《新桃行》描述了一颗桃树的成长过程和作者对它的期望。诗中,桃树经过三年的培育,终于在今年初开出花朵,秋天又结出果实,树荫茂盛,给人以喜悦和满足感。诗人对桃树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和赞美,他希望青蝉能飞过来鸣叫,同时痛恨那些牵丝的虫子,希望小孩子们能保护桃树不受伤害。最后,诗人寄托着对明年桃树结满果实的期望,希望桃树能给家庭带来丰盛和充实。

这首诗以桃树为中心,通过描绘桃树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桃树作为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希望的实现。诗人通过描写桃树的生长情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婆娑、四向多、蒿苋相凌摩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桃树的生机勃勃和茂盛的景象。诗人还运用对比手法,将桃树与青蝉、牵丝虫等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桃树的美好和纯洁。

整首诗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通过描绘桃树的成长过程,寓意着人生的奋斗和成长。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唐代诗人张籍的才华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是一首优美而富有意境的诗词作品。

“桃生叶婆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n táo xíng
新桃行

táo shēng yè pó suō, zhī yè sì xiàng duō.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
gāo wèi chū qiáng diān, hāo xiàn xiāng líng mó.
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
zhí zhī sān nián yú, jīn nián chū shì huā.
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
qiū lái yǐ chéng shí, qí yīn liáng yǐ jiā.
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
qīng chán bù lái míng, ān dé xùn yǔ guò.
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
cháng è qiān sī chóng, méng mì chéng wǎng luó.
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
gù tuō xì ér tóng, wù zhé wú róu kē.
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
míng nián jié qí shí, lěi lěi chōng rǔ jiā.
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

“桃生叶婆娑”平仄韵脚


拼音:táo shēng yè pó suō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作者简介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作者介绍


张籍的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张籍的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的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