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兴狂师沈谢”出自唐代齐己的《静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ǐ yàn xìng kuáng shī shěn xi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笔砚兴狂师沈谢”全诗:花院相重点破苔,谁心肯此话心灰。
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
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静院》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具体内容描述如下:
花院相重点破苔,谁心肯此话心灰。
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
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安静清幽的院落,抒发了诗人对流转不息的光阴和生命的无常感到的忧愁和迷茫。
诗中首先描写了院落内的花木,指出花园中的苔藓丛生,表明很久没有人照看了。接着,作者问到:“谁会心灰意冷,心思去关心和修整这花园呢?”通过对花院的描写,诗人启发读者思考人世间的不美好和无常。
接下来,诗人写到当有好风吹起时,会驱散掉花园中的杂草。夜晚时分,他不知道那些幽鸟会从何处飞来。这些描写使人感觉到花园的宁静与幽雅,进一步凸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的不可预测性。
此后,诗人提及了沈谢和宗雷两位古代文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是激情四溢的,但一旦逝去,他们的灵魂也随之湮灭。通过这两位文人的例子,诗人暗示生命是短暂的,即便有再辉煌的时刻,最终也会过去。
最后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浮生的追问,他问过空中的王者,也明确了光阴流转的迅疾。箭般急速的光阴在催促着每个人,无法逃避。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深刻思考,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迷惘。
总体来说,《静院》通过对静谧花园和激情的文人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光阴流转的痛苦思考。诗意深远,给人以沉思。
jìng yuàn
静院
huā yuàn xiāng zhòng diǎn pò tái, shuí xīn kěn cǐ huà xīn huī.
花院相重点破苔,谁心肯此话心灰。
hǎo fēng shí bàng shū huáng qǐ,
好风时傍疏篁起,
yōu niǎo wǎn cóng hé chǔ lái.
幽鸟晚从何处来。
bǐ yàn xìng kuáng shī shěn xiè, xiāng dēng hún duàn yì zōng léi.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
fú shēng yǐ wèn kōng wáng le, jiàn jí guāng yīn yī rèn cuī.
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拼音:bǐ yàn xìng kuáng shī shěn xiè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