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参差间原陆”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参差间原陆”出自南北朝吴均的《答柳恽》,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ēn cī jiān yuán lù,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参差间原陆”全诗

《答柳恽》

参差间原陆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赏析


答柳恽注释

①陇西:郡名,战国时秦所设置。北魏时辖境约当今甘肃陇西县一带。飞狐:古来的要塞关隘,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古称“飞狐之口”。柳赠吴诗有“夕宿飞狐关”句,即指此地。但两人的诗都是借用古代地名,并非亲历其地。
②这两句说昼夜兼行,不避风寒。
③催轴:即催车上路。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
④原陆:高原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
⑤无缘:无由。这两句是说,今后会面恐不容易,面对临别之景,更觉满目凄然。

答柳恽鉴赏

  “清晨”二句是应柳诗“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而来,设想分手之后,柳恽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陇西”是郡的名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飞狐谷”即柳恽诗中所说的“飞狐关”,是古代的要塞关隘,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古称“飞狐之口”。这两句举出两个遥远的地名,极言柳恽所去之地的辽远。“陇西”与“飞狐谷”相去不啻数千里,但这里说朝发夕至,自是夸张之辞,形容柳恽的行旅匆忙,道途艰险。这两句中用两个具体的地名,给读者以实在的感受;同时它又是想像的、夸张的,用了虚写的手法,由虚实的结合,令诗意更为明朗而形象。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过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色拂晓时分,关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点缀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君去欲何之”以下四句写自己由分别而引起的悲哀。“君去”两句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友人远去,去向那参差起伏的高原和平陆之间,正因为路途遥远,因而最后说,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旧时情景虽历历在目,然也只是徒增悲伤,空怀追忆而已。以“君去欲何之”一问从描写行旅而过渡到抒怀,极为自然。“参差”二字描写高原平陆,也很形象,最后落实到送友,别情离绪,油然而生。

  吴均是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诗文多模山范水之作,风格清新挺拔,此诗描述离情,却能从想象中的旅况落笔,构思巧妙。诗中刻画山川阻隔,风露凄凉,形象而准确,体现了诗人描摹自然物象的本领。同时,诗的炼意炼字也都相当著力,如“寒风扫高木”之“扫”字,“雾露夜侵衣”之“侵”字,“关山晓催轴”之“催”字,都是锤炼得之,开了后代诗中“字眼”的风气,令读者想象出旅途中的风霜之苦,行程的匆遽无息,由此加强了诗的感染力,令离愁别绪更有了基础,“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就不是无病呻吟了。

  吴均的诗文后人以为“清拔有古气”(《南史》本传),即指出他的诗貌似信手写来,却不乏清新劲拔之气。此诗的描述中就可见既遒练清劲,又古朴自然的风格,全诗一气流走,似行云流水,自然写来,却不乏匠心,所以被后人视为一首成功的惜别之作。

“参差间原陆”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á liǔ yùn
答柳恽

qīng chén fā lǒng xī, rì mù fēi hú gǔ.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qiū yuè zhào céng lǐng, hán fēng sǎo gāo mù.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wù lù yè qīn yī, guān shān xiǎo cuī zhóu.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jūn qù yù hé zhī? cēn cī jiān yuán lù.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yī jiàn zhōng wú yuán, huái bēi kōng mǎn mù.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参差间原陆”平仄韵脚


拼音:cēn cī jiān yuán lù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作者简介


吴均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作者介绍


吴均的生平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吴均的文史成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二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失。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现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下21课)、《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