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不用勤修供”出自宋代赵蕃的《题泰州司理廨舍小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è lái bù yòng qín xiū gō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客来不用勤修供”全诗:凿去为亭因得池,面池老柳蔽仍亏。
客来不用勤修供,乞与绳床令赋诗。
《题泰州司理廨舍小亭》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凿去为亭因得池,
面池老柳蔽仍亏。
客来不用勤修供,
乞与绳床令赋诗。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题在泰州司理廨舍的小亭子。亭子是因为挖掘泥土而形成的,由此形成了一个小池塘。池塘旁边有一棵苍老的柳树,树荫虽然茂密,但仍然显得稀疏。诗人表示亭子不需要太过勤奋地进行修葺,只需提供一张绳床,就能让客人自愿赋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亭子和池塘,展现了一种清幽的意境。亭子是凿去泥土所得,表现了自然的朴素和随意,与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之风格相契合。老柳树的树荫虽然蔽日,但却显得稀疏,这种景象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流逝。诗人以此来表达亭子的朴素和自然之美。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待客的态度。他表示,客人来访时并不需要过分款待,只需提供一张简陋的绳床,就能引发客人自愿赋诗的情感和灵感。这种待客之道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不拘泥于物质的繁华,而注重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追求。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和待客之道的展示,诗人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引导人们向内心深处寻求真正的价值和满足。
tí tài zhōu sī lǐ xiè shě xiǎo tíng
题泰州司理廨舍小亭
záo qù wèi tíng yīn dé chí, miàn chí lǎo liǔ bì réng kuī.
凿去为亭因得池,面池老柳蔽仍亏。
kè lái bù yòng qín xiū gōng, qǐ yǔ shéng chuáng lìng fù shī.
客来不用勤修供,乞与绳床令赋诗。
拼音:kè lái bù yòng qín xiū gōng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仄韵) 去声二宋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