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横绝湖波练”出自宋代汤思退的《菩萨蛮(游水月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à chuán héng jué hú bō lià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画船横绝湖波练”全诗:画船横绝湖波练。
更上雕鞍穷翠巘。
霜橘半垂黄。
征衣尽日香。
钟声云外听。
金界青松映。
何处是华山。
峰峦杳霭间。
《菩萨蛮(游水月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汤思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画船横绝湖波练。
更上雕鞍穷翠巘。
霜橘半垂黄。
征衣尽日香。
钟声云外听。
金界青松映。
何处是华山。
峰峦杳霭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泊上的景色。诗人通过描写画船横渡湖波,以及登上雕鞍(山峰)的过程,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他描述了悬挂在树上的霜橘,橘子的一半已经变黄,显露出秋天的气息。征衣曝晒了一天,散发着香气。诗人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仿佛来自云外,增添了一种超凡的感觉。金界(山峰)上的青松倒映在湖面上,景色美不胜收。最后,诗人想知道华山在哪里,因为山峰的轮廓在雾霭中显得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娓娓动人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湖泊之上,感受到湖波的起伏、山峰的高耸和橘子的香气。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钟声的存在让整个环境更具神秘和超凡的气息,与自然相融合。诗人对华山的追问,表达了他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pú sà mán yóu shuǐ yuè sì
菩萨蛮(游水月寺)
huà chuán héng jué hú bō liàn.
画船横绝湖波练。
gèng shàng diāo ān qióng cuì yǎn.
更上雕鞍穷翠巘。
shuāng jú bàn chuí huáng.
霜橘半垂黄。
zhēng yī jǐn rì xiāng.
征衣尽日香。
zhōng shēng yún wài tīng.
钟声云外听。
jīn jiè qīng sōng yìng.
金界青松映。
hé chǔ shì huà shān.
何处是华山。
fēng luán yǎo ǎi jiān.
峰峦杳霭间。
拼音:huà chuán héng jué hú bō liàn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七霰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人。
宋绍兴十五年(1145)考取进士,同榜复中“博学宏词”第一名,任龙泉邻县——建州政和县令,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25年(1155),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秦桧病危时,召见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嘱咐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思退“虑其经我期其死”,不敢接受。宋高宗闻知,以为思退不是秦桧朋党,升任同知枢密院事。绍兴27年(1157)升任尚书右仆射,两年后改任宰相左仆射。绍兴三十年冬,侍御史陈俊卿谴责他“挟巧作之心,济倾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于是思退被免去相位。孝宗隆兴元年(1163)北伐失败,孝宗再任思退为相。金元帅纥石烈志宁遗书宋廷,索取海、泗、唐、邓四郡,思退主张割弃四郡议和。隆兴二年,右仆射张浚上奏反对议和,请求迁都建康,以图进兵,孝宗准奏,传谕制止议和,思退深为不安,上疏力辩,排斥主战派张浚,致使张浚被罢官,死于谪途。孝宗则命思退修书,答应将四郡割给金。不久金又挑起战事,孝宗甚为后悔,下令抵抗,并命思退督江、淮军,思退推辞。金兵自清河口渡过淮河,宋军节节败退。朝野强烈谴责思退议和撤备之罪,思退被罢官,在贬往永州途中,忧悸而死。
后事
汤思退死后,其子兵部尚书汤硕,奏请将其父归葬祖籍。宋孝宗准奏,敕葬汤思退于浙江景宁县鹤溪镇西直弄汤山。但据《浙江通志》记载:汤思退之墓,位于丽水市水东风化村。因汤思退为宋孝宗背了黑锅,所以朝廷以国礼葬之,其墓前立有六匹各异不同的石马和石仲翁、石兽等像。1985年,汤思退墓被挖掘,其墓前石马、石仲翁、石兽等像被移入丽水市万象山公园之中。汤思退后裔在景宁县鹤溪镇汤氏宗祠内祭祀先祖,汤氏宗祠悬额为“歧国公宗祠”,殿内供有歧国公灵位。清代史家公正的认为:“汤思退乃属救时之相,因朝中显要多为张浚门人,故而贬其名。”汤思退著有《徽宗实录》150卷、《竹轩小集》等书为传世之作,其家族世系被收录于《括苍金石录》。
回乡怀感
汤思退因主和,被谪回老家处州景宁鹤溪,但未至老家已逝途中,其生命历程中留下的最后一首西江月词,寥寥50字,却写出了自己一生不平常的官宦生涯,以及被谪后的悲苦又无奈之情。附:西江月 《被谪怀感》。
汤思退世居何处?
(无为)
汤思退(1117—1164),南宋著名宰相,其或战或和、忠奸善恶、是褒是贬,历来是国人争议的对象,特别是其世居之处,众说纷纭,有扯旗之嫌。考史者,当以古史优今史、正史优野史、实见优虚传的原则纵考古今,最大限度还史于真实。今考,汤思退诞生于丽水,就读于丽水,除工作外生活于丽水,亦安葬于丽水。云和汤侯门村(即现今龙门)是其祖代所建的行宫,或避难之所,思退之子致公、及沐公后裔完全迁到该村,此后子孙繁衍。
思退世居丽水。
据通用版本《汤氏族谱》的一般记载:唐末,一世祖汴梁玑公,任青田主簿,辞官后遂居青田;二世永高迁居龙泉石笏村(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八世祖汤高,封婺国公,徙龙泉县东南届首(即汤侯门村);十一世祖思退,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官拜丞相,爵岐国公,自七世至十一世追封五代国公,乃处州钜族。
《汤氏改建宗祠记》也载:“我族当赵宋时,自芝田徙剑川石笏,再由石笏迁县东南届首,尔时簮缨不绝,门第高宏,先人曾建祖庙于渡蛟村口,背北面南,规模极宏,结构亦美,世人所称汤丞相祠堂者也。”
在原龙门村对面的渡蛟村,现为云和湖水下,尚存至元四年(1267)岁次戊寅三月朔日立的《石屋处士汤镛墓志铭》,由承事郎杭州路临安县尹致仕叶现撰、承事郎处州录事孔林书、嘉议大夫处州路总管兼管内勤农事卢景篆刻。汤镛为思退第四代孙。碑载:“君谠镛,字伯韶,姓汤氏。汤为括著姓,自宋丞相岐国公思退显,丞相从祖,(讳)稻赠大中大夫,繇龙泉西乡石笏,徙家县东南届首(即汤侯门村),子姓蕃衍成聚,环邑里皆汤姓地,因以氏著。”碑文所提及的“稻公”乃汤高之子,“大中大夫稻公之像”配图诗云:“仰惟我公,策名天府,政绩循良,民颂父母,致仕还乡,卜居乐土,石笏迁来,界首始祖。”说明真正在汤侯门建村的应当是稻公,并非其父汤高。
元至政元年(1341)岁次辛巳三月甲子日志、奉政大夫江淛等处儒学提举黄习撰、提举班惟志书、通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政知事韩涣篆刻的《处州汤氏义田之碑记》(现存水下)也作了如是记载:“处之汤氏最为钜族,宋南渡时,岐国公思退以文章家位宰相……婺国公载之长子曰大中大夫稻,始自龙泉西乡徙家东南届首凡十世……”
综上所载,思退的世居之地应当就在汤侯门村,然而,《宋史》卷371《汤思退传》载:“汤思退,字进之,处州人。”并未载明是处州哪县哪乡之人。古人重视坟莹,故记载详实,考其世居,纵观历代墓厝之所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思退之父为举公,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魏国公举公之像”配图诗云:“寿至九十有一,无疾白日飞升,狮峰山下座玉,松楸永护崇陵。”《族谱》另有详载:“封魏国公,元妣叶氏,合厝丽水三都狮子岗;续妣高氏,厝花园,今处州府后堂;再妣郑氏,厝丽水一都天井岭。生三子:思退、思进、思运。公迁龙泉东南届首。”
“丞相思退公之像”配图诗云:“公才天纵,举世崇钦,宏文获选,驰誉儒林,文章道德,式玉式金,不避权贵,佐宋丹心,爵封岐国,名重古今,风化墓上,古栢垂阴。”另有详实记载:“公厝丽水风化,建有庵守祀,曰停云庵。妣叶氏生三子:硕、沐、致;续妣何氏生二子:榴、转。”
思退之子的坟厝有如是记载:“硕公:厝丽水之杨岭兮,山廻水抱;致公:佳城绝邑,九松寺(丽水)边,路人来往,口碑犹传。”此后记载:致公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致公之后的谨公,生德清公、德范公,德范公厝汤侯门大草林,坐南。以后坟莹记述非常详尽,都为汤侯门村之瓯江两岸之地。
思退的主要活动之地亦丽水。许多资料均记载:思退幼年曾在处州南明寺僧房读书。《宗谱》先人遗迹篇记载了多处丽水之地:云山堂,右堂在丽水县,为思退公相府,元至元间处州路总管,勒以水南琵琶圩,便置府治郡前,清太守衙门,今改为丽水县公署;退思轩,右轩在云山堂后,为思退公静养室,今废已久;停云庵,右庵在丽水东乡风化,为思退公之子硕、沐、致三公建立,守祀先莹,今仅存基址。
以上讲述足以说明,汤思退的世居、主要活动中心均在丽水,并未转移至其它各县。
汤侯门乃其行宫,亦为后代避难繁衍之所。
汤侯门,距丽水80里,水路畅通。该村是八百里瓯江中段美丽的江滨村寨,有龙门八景诗柳岸为证:“依依杨柳护村西,不羡苏堤与白堤,飞絮浑疑春日雪,客来换渡晓光迷。”汤氏把该村作为行宫,非常具备其合理性。正如上文所述,稻公在汤侯门建村,举公迁至该村,经过汤氏几代人的建设,汤侯门已初具规模,现存于水下的许多碑记足见其盛。
明成化五年(1469)岁次已丑十月立的《习善堂碑记》载:“栝苍槎东南届首,节妇汤阿夏、适事汤怀仁无嗣,誓发心同夫投礼古拙座下,定海和尚授记焚修梵曰……”清雍正二年(1724)九月十六日立的《永福堂碑记》云:“本里坛越信士汤君,佐同族等,原因太祖建造名山胜境,寺院名曰永福堂,佛像现身,请僧供奉三宝香灯……”还有上文所述的《石屋处士汤镛墓志铭》等。此外还谱载的先人遗迹:义士亭(后谐音称议事厅或米子亭),右亭在龙门区渡蛟村,为石屋老人镛公建,按镛公置义田以惠族,为范文正公后第一人,故人称为义士亭,今存亭址;思孝庵,右庵在龙门区汤侯门村尾,为镛公建,守父坟之庐,今废已久。
直至1986年水库淹没之前,龙门、渡蛟村的建筑规模空前,现今的移民依然记忆犹新。龙门社殿气势宏大,其立柱一个难以合抱;“米子亭”村的道路全部用两米多长大块的石板铺就,世人称之为官道,遗存的房屋也气势恢宏。足见当年必定为世族人家所为。
汤侯门“丞相之后”的影响力一直在延续。在龙门的外垟村,尚存刘伯温(1311-1375)亲自撰并书的《汤滨墓志铭》残碑,署名“江浙等处知枢密院事刘基撰并书、等处行中书参知政事石末篆刻”。“浙江通志馆”也记录了该碑文,其目录为:“刘祝群:《刘诚意伯撰并书汤滨墓志铭残榻跋》,《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3期,1945年8月。”虽然汤滨墓已被盗贼捷足先登,但根据谱载“汤滨公墓厝在云邑五都外垟,坐乙兼卯,墓下有碑为志,附图,每墓均有石柱。”很容易在外垟村的田畈中找出了该墓。《汤滨墓志铭》为残碑,断字较多,但也略懂一二,碑云:“(□为残碑断字处)□因以为氏望出范阳山中者最著,龙泉之裔亦出山中,至□太师婺国载实,生大中大夫稻,大中始自龙泉西乡迁家东南届首……铭曰:孰不有宗,曾莫惠之,兄能达于乡以鬯,□世弗遗。”
族谱记载之中,出现了断代史。思退之子:硕、沐、致、榴、转,仅载明“硕公,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沐公,武翼大夫;致公,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虽有硕、致两人的坟厝记载,但其兄弟五人的生平、迁徙等记载均欠详实。
据分析,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内被杀害。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修宋史列志传记。此后秦桧均以“奸臣”现世。宋绍兴30年(1159年)8月,汤思退却仍坚持与金国议和的政策,御史陈俊卿趁势上奏弹劾汤思退,言其“挟巧诈之心,济倾邪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之父子恩也。”同年12月,宋高宗诏准,罢免汤思退相权(后复相位)。宋隆兴2年(1164年)11月,宋孝宗在主战派的支持下,再次诏罢汤思退宰相之权,太学生张观等欲治汤思退于死地,其联名72人上书论汤思退议和误国。汤思退正行至信州(江西上饶),闻太学生之请,气愤忧悸而死,年47岁,此后身败名裂。据汤氏代代口传,此间,思退儿子及族人均惧怕被朝庭所杀,四处逃跑,隐姓埋名而居。也许汤侯门就是他们的避难之所,也可能汤氏外居它乡,时过境迁之后,致公后人才回汤侯门村的,现已无从考证。也许这就是造成“断代史”的原因。
汤氏后裔各处繁盛。
谱中“乔迁”篇载:永定公由青田徙丽水浮云乡;永高公由青田迁居龙泉西乡石笏;高公迁东南届首;稔公迁婺州;稷公居缙云;思凤、思相、思康派下迁居杭州昌化县杨公坞;滨公从汤侯门迁居丽水西乡汤村;德范公迁居渡蛟;再朝公云和县;启选公迁居陈袋林;家护公迁松邑潘坑上马山;启芳公迁松邑香菇寮;学圣公迁松邑北门;述颜公迁居杭州于潜县米师潭……
正如谱所载,汤氏为处州巨族,迁徙各处繁衍很正常,青田、景宁、杭州等各处均有“岐国公祠”的牌子,说明他们也是汤思退的后人,或者同族之裔。只因人力有限,无法逐一考证。
景点简介
汤思退墓,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紫金街道凤化村的后山上,但这座南宋时期的坟墓早已面目全非。
在330国道边一空地上停好后,下车穿过凤化村的弄堂往后山走。一路上,汤真淼和汤碧华不时指着路旁房子墙基的石块、水渠边上的石板、水池边沿的石条说:“这些石头,都是从我们太公坟里抬来的,整个凤化村到处都是。”
从瓯江边的330国道穿过凤化村,再往后山爬了100多米后,我们来到一片桔林里。在一根水泥电线杆附近,汤真淼和汤碧华停下来,指着边上一个坑状地块告诉记者:“太公的坟墓就在这个位置上!”
汤思退是一位历史名人,他的坟墓有许多文物,恢复坟墓、保护文物合情合理;恢复坟墓、祭祀祖先是我们民间的传统。黄肚村100多位汤氏子孙曾到凤化村汤思退坟墓遗址祭祀,并和当地村民商量恢复坟墓的有关事宜。
坟墓规模
汤思退死后,宋孝宗“念前故”,追封他为“歧国公”,并准许灵柩运回家乡安葬。
有材料表明,当时处州府的官员考虑到汤思退有“歧国公”的封号,要奉旨礼葬,日后处州府和属县青田每年都要祭祀,便将汤思退的灵柩安葬在丽水和青田的交界处——凤化村的后山腰。
《汤氏族谱》几百年来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汤思退坟墓所在的那片山,上到山顶、下到瓯江、左右各至两边山岗,都是墓地范围。凤化村63岁的老人章子成回忆也证实了汤碧华的说法:“过去这一片地都是汤家买去的,坟前直到溪边不准村里人盖房子的!”
坟墓的规模很大,坟前有四个很大的台阶,从坟堂依次下降到山脚。从山脚往上,第二个台阶最大,少说也有300多平米,其它三个台阶要小一些,大约有几十个平米。山脚第一个台阶,放置着一个和真床大小差不多的石床。第二个大台阶最为壮观,不仅摆放着12对十二生肖的石兽,还有很多石狮子、石翁仲。
这些东西后来慢慢地都被破坏了。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村里人盖房、铺路、修渠缺乏好的石材,而汤思退墓地有大量的石材,村民们便纷纷到墓地去挖取石材。正因为如此,如今在凤化村,墙角、路边等随处可见汤思退墓地的石材。
未列保护
汤思退坟墓已经被破坏,相关文物除少数几件外都已经难寻踪迹,整个南宋宰相墓仅存墓地遗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市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凤化村碾米厂门前水沟上发现了汤思退坟墓的一块墓志。墓志碑文共35行,每行32字。当时志石已断裂,并有多处文字脱落。该墓志现藏于丽水市博物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几位盖房子的村民到后山汤思退坟墓前挖石材,在离地面大约两米深的地方发现了这块墓志。当时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听说后,赶来制止了,这块墓志后来被抬到生产队的碾米厂存放。
据时任博物馆(文保所)馆长许旭尧介绍,该墓志发现之前,史料上只有汤思退去世的时间,关于他的出生年月却一直不详。当年他们发现墓志后,才知道了汤思退的出生年月,弥补了史料的空白。
为此,记者专门翻阅了《宋史》卷371《汤思退传》以及黄肚村汤氏子孙保存的清朝道光辛巳年(1821)和清朝光绪乙未年(1895)两个版本的《汤氏族谱》,发现上述史料中的确没有关于汤思退出生年月的记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丽水地区医院(现为丽水市中心医院)曾从凤化村买走汤思退坟墓前的一匹石马。
至于汤氏子孙有人说市区万象山公园上的石马、石翁仲来自汤思退墓,许旭尧否定了这种说法:“万象山上的石马、石翁仲是从通济堰边上轿马郑村何偁(何澹之父,南宋)墓移来的!”,从市文物部门了解到,汤思退坟墓遗址并未列入文物保护点。但是,青田县章村乡黄肚村汤氏子孙想要恢复汤思退坟墓,必须得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