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而今空寄书”出自宋代赵蕃的《寄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shì ér jīn kōng jì sh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不似而今空寄书”全诗:东郭竹谿君所庐,我家此物也扶疏。
何时归去数来往,不似而今空寄书。
《寄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二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这首诗以东郭竹谿君的庐舍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第一首)
归去数来往,何时,不似而今,空寄书(第二首)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赵蕃寄给伯休的诗信,他约定将来一同前往芗林游玩。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回忆起以往的相聚与分别,思索着何时能再次相聚,感慨现在只能寄信传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先,诗的开篇以问候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向伯休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并邀请他日后一同游玩芗林。这种委婉的邀请显露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接下来,诗中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凸显了作者的感慨。作者回忆起过去归去来往的日子,与伯休相聚的美好时光令人怀念。与此同时,作者现在只能空寄书传递思念,无法亲自相聚,这种虚拟的联系令人感到遗憾。通过这种对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分别的无奈之感。
整首诗以简短的句子和简约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虽然诗词中没有具体描绘芗林的景色和细节,但通过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分别的感慨的描写,诗词传达了深情厚意。它展示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将来的希望,引发读者对友情的共鸣。
jì xiàng bó xiū qiě yuē tā rì dào wèi xiāng lín zhī yóu èr shǒu
寄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二首
dōng guō zhú xī jūn suǒ lú, wǒ jiā cǐ wù yě fú shū.
东郭竹谿君所庐,我家此物也扶疏。
hé shí guī qù shù lái wǎng, bù shì ér jīn kōng jì shū.
何时归去数来往,不似而今空寄书。
拼音:bù shì ér jīn kōng jì shū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仄韵) 去声十七霰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