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到江干”出自唐代贯休的《晚春寄张侍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rì dào jiāng gā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日日到江干”全诗: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
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
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应知窗下梦,日日到江干。
晚春寄张侍郎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
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
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应知窗下梦,日日到江干。
译文:
遥想着涪陵岸,山花已经有一半凋谢。
人心如何舒畅,天下事正艰难。
鸟儿倾听黄袍小捕虫,城临白帝山寒冷。
应该知道窗下梦,每天都在到江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春的景色,诗人遥想在涪陵岸的景象,山花已经有一半凋谢,显示出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诗人思考人的内心如何舒畅,而当时的时局艰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诗中提到鸟儿在黄袍上刻捉小虫,城临白帝山的寒冷。这些描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寂寞。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惯常的思维方式,他相信梦境是神奇的,可能有重要的含义。他认为自己的梦境每天都到江干,可能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整首诗意味深长,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普遍的主题,那就是人类在时代变革中的困惑和无奈。
wǎn chūn jì zhāng shì láng
晚春寄张侍郎
xiá xiǎng fú líng àn, shān huā bàn yǐ cán.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
rén xīn hé yǐ qiǎn, tiān bù zhèng jiān nán.
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
niǎo tīng huáng páo xiǎo, chéng lín bái dì hán.
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yīng zhī chuāng xià mèng, rì rì dào jiāng gān.
应知窗下梦,日日到江干。
拼音:rì rì dào jiāng gā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五翰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又叫僧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