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明月天”出自唐代畅当的《宿潭上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lù míng yuè tiā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白露明月天”全诗:夜潭有仙舸,与月当水中。
嘉宾爱明月,游子惊秋风。
青蒲野陂水,白露明月天。
中夜秋风起,心事坐潸然。
《宿潭上二首》是唐代诗人畅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夜晚在湖上的美景,以及对明月和秋风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夜晚在潭上有仙船,与明月在水中相伴。
宾客们都欣赏美丽的月亮,游子却惊吓秋风。
湖边的青蒲和陂水,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天空。
午夜秋风吹起,心情沉思忧愁。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是描写夜晚湖上的景色,以及对明月和秋风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湖上的仙船和明月的美丽,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游子对远方的思念和沉思。诗中的凄凉之情与诗人的个人情感相结合,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婉约、细腻、富有意境。诗人用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把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们内心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人对自然和美的追求和思索。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宾客欣赏明月的欢愉与游子惊吓秋风的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情感的复杂性。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和思念的感慨和思考。它因其情感深沉、意境唯美,被后人广泛传诵,并成为唐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sù tán shàng èr shǒu
宿潭上二首
yè tán yǒu xiān gě, yǔ yuè dāng shuǐ zhōng.
夜潭有仙舸,与月当水中。
jiā bīn ài míng yuè, yóu zǐ jīng qiū fēng.
嘉宾爱明月,游子惊秋风。
qīng pú yě bēi shuǐ, bái lù míng yuè tiān.
青蒲野陂水,白露明月天。
zhōng yè qiū fēng qǐ, xīn shì zuò shān rán.
中夜秋风起,心事坐潸然。
拼音:bái lù míng yuè tiān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
由于畅当出身子官宦家庭,所以举进士,以儒学出名。唐德宗贞元初,畅当任太常博士,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德宗昭德皇后去世,下诏商议太子服丧之事。畅当对博士张荐、柳冕、李吉甫说:按照惯例,儿子为母亲服齐衰丧三年,至于皇太子为皇后服丧,古书没有明确记载。晋元皇后死时,也不清楚太子服丧的制度,杜预言古天子三年丧期,即葬除去丧服,魏也以此为准。但皇太子与国家的地位一样重要,若不变更常制,东宫大臣仆从也得穿缞麻之衣出入殿省,这势必有碍于国家大事的正常进行。于是,太子遂葬后除服。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文德皇后卒,太子服丧的规定国史中也无记载,至第二年正月,以晋王为并州都督,命官后,当即除去丧服。今皇太子应根据魏、晋制度服丧,既葬而祭,既祭而除丧服。宰相刘滋、齐映等人反对畅当的意见,唐德宗又诏宰相与有司重新议定。畅当从实际出发,说服了群臣,将他所说立为定制。 由此可知,畅当是一位颇有改革精神的人,他虽以儒学出名,但不墨守成规。在礼义至重的封建社会,畅当能根据实际,大胆变革,确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