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修竹在”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史九赴任宁陵,兼呈单父史八时监察五兄初入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g yuán xiū zhú zà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梁园修竹在”全诗:趋府弟联兄,看君此去荣。
春随千里道,河带万家城。
绣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
梁园修竹在,持赠结交情。
送别史九去宁陵任职,同时还给在台湾刚开始担任监察使的单父史八的五位兄长赠言。
诗词的英文翻译:
I bid farewell to Shi Jiu as he goes to Ningling for work,
And also send my regards to Shi Ba, who just started his position as supervisor in Taiwan.
Brothers unite and support each other, hoping for their future success.
Spring accompanies them along the long road,
And the river flows through countless cities.
The embroidered clothes reflect the cherry blossoms,
And the green robes blend with the colors of the grass.
The Liang Garden has bamboo groves,
Symbolizing friendship and exchanges of gifts.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刘长卿写给史九、史八和史家五位兄长的送别诗。他表达了对他们前程蒸蒸日上的祝福和对他们兄弟之情的赞美。
诗中描述了春天随着史九和史八离去的道路,表示着它们的前程将会充满希望和阳光。河流通过众多城市,象征着征途中的繁忙和挑战。
诗中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史九和史八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与春天中的花朵和草色相连。绣服上映现的棠花象征着美丽和华丽,而穿着青袍的史九和史八则与自然中的草色融为一体,显得朴素而自然。这种比喻将他们表现为品格高尚和与众不同的人物。
最后一句诗中提到的梁园修竹象征着友谊和结交情谊,也意味着史九和史八将会在新的环境中结交更多的朋友和贵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刘长卿对史九、史八和史家兄弟的祝福和对他们前程的美好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品行高尚和与众不同的形象。诗中的比喻和意象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性,给人一种温暖和美好的感觉。
sòng shǐ jiǔ fù rèn níng líng, jiān chéng dān fù shǐ bā shí jiān chá wǔ xiōng chū rù tái
送史九赴任宁陵,兼呈单父史八时监察五兄初入台
qū fǔ dì lián xiōng, kàn jūn cǐ qù róng.
趋府弟联兄,看君此去荣。
chūn suí qiān lǐ dào, hé dài wàn jiā chéng.
春随千里道,河带万家城。
xiù fú táng huā yìng, qīng páo cǎo sè yíng.
绣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
liáng yuán xiū zhú zài, chí zèng jié jiāo qíng.
梁园修竹在,持赠结交情。
拼音:liáng yuán xiū zhú zài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仄韵) 去声十一队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