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想似万里游”出自宋代刘子翚的《韩干画马阙四足龙眠榻而全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shēng xiǎng shì wàn lǐ yó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生想似万里游”全诗:吾闻两臂天下重,马失四蹄将底用。
平生想似万里游,对此惟心恻然动。
得非曾落驽骀群,踠脱泥涂良已勤。
又疑逸气厌拘系,绝蹯径欲超浮云。
谛观事乃不尔剧,破练丹青老无色。
轩昂自有尊足存,顾眄一株阴山碧。
韩生笔法妙此图,龙眠榻出了不殊。
断鳌自昔徒闻说,续凫虽工计已疏。
何如染作沧江远明灭,要看追风蹴微云。
《韩干画马阙四足龙眠榻而全之》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吾闻两臂天下重,马失四蹄将底用。
我听说两臂世间重要,马失去四蹄就无用。
诗意:诗人听说两臂是人体上重要的一部分,而马失去四蹄就无法正常行走。这句表达了对事物本质功能的思考,以及人与马之间的关系。
平生想似万里游,对此惟心恻然动。
平生的憧憬如同漫游万里,对此只有内心感同身受。
诗意: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引发了自己对追求自由和远方的向往。此句表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以及对马的遭遇引发的共鸣。
得非曾落驽骀群,踠脱泥涂良已勤。
是否曾属于驽骀之马群,艰苦努力已经脱离泥泞。
诗意:诗人在思考自己是否曾经处于平庸之中,但通过努力已经脱离困境。这句表达了对个人努力和奋斗的肯定,以及对过去的回顾。
又疑逸气厌拘系,绝蹯径欲超浮云。
又怀疑逸气是否厌倦束缚,断绝蹄迹欲超越浮云。
诗意:诗人怀疑自由的灵感是否厌倦了被限制,渴望突破束缚,超越一切限制。这句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谛观事乃不尔剧,破练丹青老无色。
深入观察事物并非容易,破解练习使画已失去色彩。
诗意:诗人认识到深入观察事物并非易事,而练习使得画作失去了灵气和生命力。这句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以及对技巧与灵感的关系。
轩昂自有尊足存,顾眄一株阴山碧。
自有尊贵的气势仍然存在,审视着一丛阴山的碧绿。
诗意:尽管经历了艰辛,但仍然保持着崇高和自豪的姿态,凝视着一丛绿树。这句表达了对坚韧和自尊的态度,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韩生笔法妙此图,龙眠榻出了不殊。
韩生的画笔妙绝此图,龙躺榻上形象独特。
诗意:诗人称赞韩生的画笔技法,他在画中刻画出了与众不同的龙躺在榻上的形象。这句表达了对艺术家的赞赏,以及对画作的独特之处。
断鳌自昔徒闻说,续凫虽工计已疏。
断鳌只能从古代我为您分析的诗词是《韩干画马阙四足龙眠榻而全之》,朝代为宋代,作者是刘子翚。
这首诗词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追求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和个人奋斗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马失去四蹄、两臂世间重要等形象,象征着事物的本质和功能。诗人通过对马的形象的描写,引发了他对自由、追求和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还涉及到个人努力和奋斗的主题,诗人提到自己是否曾经处于平庸之中,但通过艰苦努力已经脱离困境。这表达了对个人奋斗和努力的肯定,以及对过去的回顾。
诗人还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对逸气的思考和对束缚的质疑。他渴望突破束缚,超越一切限制,追求自由和灵感的流动。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诗中还提到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人认识到深入观察事物并非容易,练习也会使得作品失去灵气和生命力。这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以及技巧和灵感之间的关系。
最后,诗人赞赏了韩生的画技,称赞他在画中刻画出了与众不同的龙躺在榻上的形象。这表达了对艺术家的赞赏和对艺术作品的独特之处的认可。
整首诗词通过对马的形象描写和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追求、个人奋斗和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他对自由精神和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hán gàn huà mǎ quē sì zú lóng mián tà ér quán zhī
韩干画马阙四足龙眠榻而全之
wú wén liǎng bì tiān xià zhòng, mǎ shī sì tí jiāng dǐ yòng.
吾闻两臂天下重,马失四蹄将底用。
píng shēng xiǎng shì wàn lǐ yóu, duì cǐ wéi xīn cè rán dòng.
平生想似万里游,对此惟心恻然动。
dé fēi céng luò nú dài qún, wǎn tuō ní tú liáng yǐ qín.
得非曾落驽骀群,踠脱泥涂良已勤。
yòu yí yì qì yàn jū xì, jué fán jìng yù chāo fú yún.
又疑逸气厌拘系,绝蹯径欲超浮云。
dì guān shì nǎi bù ěr jù, pò liàn dān qīng lǎo wú sè.
谛观事乃不尔剧,破练丹青老无色。
xuān áng zì yǒu zūn zú cún, gù miǎn yī zhū yīn shān bì.
轩昂自有尊足存,顾眄一株阴山碧。
hán shēng bǐ fǎ miào cǐ tú, lóng mián tà chū liǎo bù shū.
韩生笔法妙此图,龙眠榻出了不殊。
duàn áo zì xī tú wén shuō, xù fú suī gōng jì yǐ shū.
断鳌自昔徒闻说,续凫虽工计已疏。
hé rú rǎn zuò cāng jiāng yuǎn míng miè, yào kàn zhuī fēng cù wēi yún.
何如染作沧江远明灭,要看追风蹴微云。
拼音:píng shēng xiǎng shì wàn lǐ yóu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