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灯和烬闭朱栊”出自唐代冯延巳的《喜迁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án dēng hé jìn bì zhū ló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残灯和烬闭朱栊”全诗: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
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雾濛濛,风淅淅,杨柳带疏烟。
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
燕初飞,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
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
《喜迁莺》是唐代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作者在春天听莺啼的时候,怀念故乡的情景,以及年岁的流转带来的变化。
宿莺啼,乡梦断,
春树晓朦胧。
残灯和烬闭朱栊,
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
忽忆去年离别。
作者在夜晚听到莺鸟的啼声,这使得他想起了故乡的景象,并感叹时光的流逝。清晨的树林朦胧着春日的景色,残灯已将熄灭的火苗在朱栏中闭合,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在隔着屏风无法传递。香已经冷却,灯火已经熄灭,作者突然回忆起去年离别的情景。
石城花雨倚江楼,
波上木兰舟。
雾濛濛,风淅淅,
杨柳带疏烟。
飘飘轻絮满南园,
墙下草芊绵。
燕初飞,莺已老,
拂面春风长好。
诗中描写了江楼边的石城花雨,波上停着木兰舟。雾气弥漫,风声淅沥,杨柳在湖面上飘荡着轻烟。轻飘飘的絮花充满了南园,墙下的草苗也连成一片。燕子开始刚飞,而莺鸟已经年老。迎面拂来的春风让人心情愉快。
相逢携酒且高歌,
人生得几何?
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在畅想的时候,他想到如果与人相遇,带上酒,一起高歌,这样的人生有多少可得?这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人共享欢乐的心情。
《喜迁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思绪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以及时光流逝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无情的感慨和对欢乐与共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思。
xǐ qiān yīng
喜迁莺
sù yīng tí, xiāng mèng duàn, chūn shù xiǎo méng lóng.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
cán dēng hé jìn bì zhū lóng,
残灯和烬闭朱栊,
rén yǔ gé píng fēng
人语隔屏风¤
xiāng yǐ hán, dēng yǐ jué, hū yì qù nián lí bié.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
shí chéng huā yǔ yǐ jiāng lóu,
石城花雨倚江楼,
bō shàng mù lán zhōu.
波上木兰舟。
wù méng méng, fēng xī xī, yáng liǔ dài shū yān.
雾濛濛,风淅淅,杨柳带疏烟。
piāo piāo qīng xù mǎn nán yuán,
飘飘轻絮满南园,
qiáng xià cǎo qiān mián
墙下草芊绵¤
yàn chū fēi, yīng yǐ lǎo, fú miàn chūn fēng zhǎng hǎo.
燕初飞,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
xiāng féng xié jiǔ qiě gāo gē,
相逢携酒且高歌,
rén shēng de jǐ hé?
人生得几何?
拼音:cán dēng hé jìn bì zhū ló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跟李璟、李煜一样,冯延巳也多才多艺,这也是李璟信任他的重要原因。他的才艺文章,连政敌也很佩服。《钓矶立谈》记载孙晟曾经当面指责冯延巳:“君常轻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艺不如君也,诙谐不如君也。”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两处记载,文字虽不一样,但意思相同。看来冯延巳为人确实多才艺,善文章,诙谐幽默。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他又工书法,《佩文斋书画谱》列举南唐十九位书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冯延巳的大名。他的诗也写得工致,但流传下来的仅有一首。不过冯延巳最著名最有成就的,还是词。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如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但在词中,是冯延巳第一次在词中表现这种生命的忧患。人生本来就短暂,因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爱情的幸福,在短暂的青春期及时享受爱情的欢乐,可偏偏“别离多,欢会少”。爱情失落的苦闷中又包含着一层生命短暂的忧患,这既强化了爱情失落的苦闷,也表现出了人生的悲剧,从而丰富了词作的思想内涵,提升了词的思想境界。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 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冯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苦闷。比如前面例举过的《鹊踏枝》中的“闲情”,就很难说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一种什么样的愁。他只是把这种闲情闲愁表现得深沉而持久,想抛掷也抛掷不了,挣扎也挣扎不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始终缠绕在心头。他的几首《采桑子》词,这个特点最为突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苦闷,抑郁不欢;一种可能已经存在又似乎是即将来临的人生忧患。冯词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是无法确指的,无法界定的,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读冯词,也会被感动,但需要联想,需要深层的思考。
在艺术上,冯延巳词也有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楼上春山寒四面”(《鹊踏枝》)等。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词中写情,最常见的是情与景交融互写,但情与景交融配置的方式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两种。所谓同向配置,是客观景物蕴含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相同,逆向配置是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性质正好相反。冯延巳词中,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情景的逆向配置,加倍写出了主人公的愁情。面对欢乐之景,尚且苦闷,如果是悲哀之景,其忧愁苦闷更可想而知。
冯延巳的词集名《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北宋时就有传本,但宋代的本子早就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清代抄刻本也有不少。但各本收词不尽相同,有的收有伪作。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和刘尊明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选自《南唐二主冯延巳词选》)
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
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另一宰相孙晟出使后周被杀。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宋齐丘、陈觉、李征古、冯延巳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于958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至此,宋党覆没。而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罢相两年后,即公元960年,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也就是这一年,赵匡胤夺取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过一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