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名羞黄绶系”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名羞黄绶系”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xiū huáng shòu x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名羞黄绶系”全诗

《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

名羞黄绶系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羞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老鬓莫凝霜。


赏析


译文:
为什么成了流亡的客人,思念归乡却未曾回。游历吴国万里,悲愤地向三湘流泪。江水与荆山相接,山岭通向鄢郢长。名声受到耻辱,身份变成了白眉郎。孤独地结上南边的思念之恨,应该思念北方飞过的雁群。忧愁时去沽喝楚国的酒,千万别让白发凝结成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送给他的弟弟,皇甫冉贬到远州(袁州)的,表达了他对弟弟被贬的遗憾和惋惜之情。诗中通过描写遥远的地理地形和贬官后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弟弟的关切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弟弟贬官的不解和思念之情;接下来两句以“吴”、“三湘”为线索,写出了途经的地理背景,表达了作者游历千里之遥的苦楚;接着两句以“荆巫”、“鄢郢长”为线索,表达了贬官之后的命运坎坷和难逃遗憾;再接下来两句写出了弟弟遭受羞辱的身份和命运,以及作者对其的心痛;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的孤独和对弟弟的思念,以及作者自己的忧愁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弟弟遭遇的痛惜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名羞黄绶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cóng dì biǎn yuán zhōu yī zuò huáng fǔ rǎn shī, tí zuò sòng cóng dì yù biǎn yuǎn zhōu
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

hé shì chéng qiān kè, sī guī bú jiàn xiāng.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yóu wú jīng wàn lǐ, diào qū xiàng sān xiāng.
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shuǐ yǔ jīng wū jiē, shān tōng yān yǐng zhǎng.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míng xiū huáng shòu xì, shēn shì bái méi láng.
名羞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dú jié nán zhī hèn, yīng sī běi yàn háng.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yōu lái gū chǔ jiǔ, lǎo bìn mò níng shuāng.
忧来沽楚酒,老鬓莫凝霜。

“名羞黄绶系”平仄韵脚


拼音:míng xiū huáng shòu xì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