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岂知行日还先我”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岂知行日还先我”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萧之沈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zhī xíng rì hái xiān wǒ,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岂知行日还先我”全诗

《次韵萧之沈弟》

岂知行日还先我

外家人物盛东南,古已云然岂独今。
兄弟长怀未多识,江湖乃得话同心。
岂知行日还先我,更枉长吟写意深。
别后相思回首处,山哀浦思有余音。


赏析


《次韵萧之沈弟》是赵蕃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外地的人物盛赞东南,古代早已传扬开。难道只有当下才如此?兄弟情谊长久以来未曾多了解,如今在江湖中才得以同心交谈。谁知道他先我一步离去,我只得寄情长吟,表达深意。分别之后回首思念之处,山川哀怨,江水思念仍余音绕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赵蕃对外地人对东南地区的景仰和赞美的回应。诗人认为这种景仰和赞美并非只在现代才有,而是古代早已有人赞颂东南之美。诗人提到自己与沈弟兄长久以来未曾深入了解彼此,直到在江湖中才有机会心灵相通、交谈无障。诗人感叹沈弟在行动上超越自己,先行离去,而他只能长吟表达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回首别离之后的思念之处,山川哀怨,江水依然回荡着思念的余音。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外地人对东南之美的认同和对兄弟情谊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感叹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山川、江水等景物也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张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对东南之美的赞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岂知行日还先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xiāo zhī shěn dì
次韵萧之沈弟

wài jiā rén wù shèng dōng nán, gǔ yǐ yún rán qǐ dú jīn.
外家人物盛东南,古已云然岂独今。
xiōng dì zhǎng huái wèi duō shí, jiāng hú nǎi dé huà tóng xīn.
兄弟长怀未多识,江湖乃得话同心。
qǐ zhī xíng rì hái xiān wǒ, gèng wǎng cháng yín xiě yì shēn.
岂知行日还先我,更枉长吟写意深。
bié hòu xiāng sī huí shǒu chù, shān āi pǔ sī yǒu yú yīn.
别后相思回首处,山哀浦思有余音。

“岂知行日还先我”平仄韵脚


拼音:qǐ zhī xíng rì hái xiān wǒ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哿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