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寥落幽人寓止”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寥落幽人寓止”出自宋代李纲的《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o luò yōu rén yù zh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寥落幽人寓止”全诗

《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

寥落幽人寓止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
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赏析


《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是宋代李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莫春清淑之初,
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
泛觞流咏,
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
文章贤牧,
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
寻花问柳,
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
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
凿池开径,
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
玉颜方老,
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
开怀笑语,
且须同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修禊(一种清净身心的仪式)的喜爱和赞美。诗人以兰亭序(兰亭集序)的酒宴为背景,与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等人一同畅饮,欣赏着酒杯中的流动诗意,心情舒畅。

诗中也提到了旧时的宰相和贤良的牧守者,他们愿意亲临郊外,追随着旌旗去向碧山深处,寻找美丽的花和垂柳,以享受春天的气息。

寥落幽人则寓居在僧园之中,园内云雾缭绕,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他在园中种植花草、竹子,开辟池塘和小径,无愧于渊明(指古代传说中的大医渊盖苏文)的传统。

在美好的景色和宜人的时光中,玉颜渐渐老去,诗人不禁感慨时光匆匆。他面对着残存的花朵和新绿的柳枝,开怀欢笑,表示要留住这美好时刻,与众人共同畅饮。

赏析:
《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对禊修、兰亭集序等文化元素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充满了生动的意象,通过对花、柳、云、水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图景。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词以行云流水的节奏展开,语言简练却富有意境,给人以愉悦和想象的空间。通过对修禊、兰亭序等文化符号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精神净化和文人雅士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是宋代李纲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以及欣赏美景、品味人生的心境。

诗词以春天的清新初期为背景,描述了诗人喜爱修禊(一种清净身心的仪式)的心情。诗人在兰亭序(兰亭集序)的酒宴上,与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等人一同畅饮,欣赏着酒杯中流动的诗意,心情愉悦。

诗中提到了旧时的宰相和贤良的牧守者,他们愿意亲临郊外,追随着旌旗去向碧山深处,寻找美丽的花和垂柳,以享受春天的气息。

诗人提及寥落幽人,他寓居在僧园之中,园内云雾缭绕,水面上泛起涟漪。他种植花草、竹子,开辟池塘和小径,不愧于渊明的传统。

在美好的景色和宜人的时光中,诗人感叹时光匆匆,面对残存的花朵和新绿的柳枝,他开怀欢笑,表示要珍惜这美好时刻,与众人共同畅饮。

整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修禊、兰亭序等文化元素的引用,展现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词的意境清新、意义深远,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

“寥落幽人寓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uǐ lóng yín shàng sì rì chū jiāo, chéng zhī zōng ān fǔ zhāng cān guān wén wāng xiāng èr shǒu
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

mò chūn qīng shū zhī chū, shǎng xīn zuì lè wéi xiū xì.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lán tíng xù yǐn, fàn shāng liú yǒng, xiāo rán shì yì.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jiù bì zōng yīng, wén zhāng xián mù, kěn lín jiōng wài.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xiàng bì shān shēn chù, xún huā wèn liǔ, yǒu jiā qì suí jīng pèi.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liáo luò yōu rén yù zhǐ.
寥落幽人寓止。
jiè sēng yuán liáo yún yíng shuǐ.
借僧园、缭云萦水。
zāi huā zhǒng zhú, záo chí kāi jìng, yuān míng qǐ kuì.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měi jǐng liáng chén, yù yán fāng lǎo, yù liú hé jì.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duì cán hóng nèn lǜ, kāi huái xiào yǔ, qiě xū tóng zuì.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寥落幽人寓止”平仄韵脚


拼音:liáo luò yōu rén yù zhǐ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李纲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作者介绍


李纲的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李纲的轶闻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李纲的生平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抑郁而终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李纲的后世纪念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