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斗酒欢相亲”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斗酒欢相亲”出自唐代萧颖士的《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ǒu jiǔ huān xiāng q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斗酒欢相亲”全诗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斗酒欢相亲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
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
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赏析


中文译文:路过河滨,与文学家张志尹共饮,这是唐代的一天。从古至今德行已经丧失,世间万物失去了纯真。我怀揣着黄帝和虞舜的豪情壮志,但要将这理想变为现实却难以臻达。步出城西门,我转身望见河滨。当时河水清澈明亮,但岁月的变迁使得这片土地荆棘丛生。到了后来,没有痛苦和困厄的化理,宇宙将得以焕然一新。我深深叹息感叹泉水的悲哀,人们的踪迹还未消逝。寒原的暮色中风一吹,冷风拂过衣巾。顾我自身,我自卑而庸俗,渴望着圣贤,却又找不到原因。让我们尽情登临高处,畅饮斗酒,共享友谊。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过河滨与文学家张志尹共饮为主题,通过记录唐代社会的混乱和失去德行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忧虑和对于理想的追求。诗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与身份,渴望成为一个圣贤,但却感到无从得到指引和帮助,因此选择尽情地登临高山,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快地饮酒,来排解内心的困惑和焦虑。

整首诗运用了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用河滨的变化和寒冷的风来对比唐代社会的荒芜和混乱,以及自己的无助和困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美好社会和内心圣贤的向往,以及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力与尴尬。整首诗情绪真挚而深沉,通过对社会和自身的思考,诗人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追寻真善美,并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斗酒欢相亲”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ò hé bīn, hé wén xué zhāng zhì yǐn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lóng gǔ rì yǐ yuǎn, jǔ shì sàng qí chún.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
kāng kǎi huái huáng yú, huà lǐ hé yóu zhēn.
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bù chū chéng xī mén, péi huí jiàn hé bīn.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
dāng qí cè lòu shí, hé shuǐ qīng qiě lín.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cāng sāng yī yǐ biàn, mǎng rán yì jīng zhēn.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zhì huà wú kǔ yǔ, yǔ zhòu jiāng táo zhēn.
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tài xī gǎn bēi quán, rén wǎng jī wèi yān.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sè sè hán yuán mù, lěng fēng chuī yī jīn.
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gù wǒ jiǎn liè zhì, xī shèng yǎo wú yīn.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
qiě jǐn dēng lín yì, dǒu jiǔ huān xiāng qīn.
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斗酒欢相亲”平仄韵脚


拼音:dǒu jiǔ huān xiāng qī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萧颖士萧颖士(717~768年),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辑录有《萧茂挺文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20首,收其文2卷。

作者介绍


萧颖士的生平

  萧颖士(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进士第一。天宝初年(743年左右)补秘书正字。时为裴耀卿、张钧、韦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扬天下,从业学生众多,世称“萧夫子”。唐天宝年间,受召任集贤校理。李林甫曾想召见,萧置之不理。他按《春秋》义类编年,写《传》百篇,又作《伐樱桃赋》以刺李林甫。后经史官韦述推荐任史馆待制。因不屈于李林甫而调任河南府参军事。时安禄山得宠,萧颖士托病隐于太室山。禄山反,萧走访几个镇守使,陈述守御之计。永王磷召请他,不应。后客死于汝南。门人共谥“文元先生”。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南朝梁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自恃才华,傲慢无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奉使到民间搜括遗书,结果久未复命,被劾免官。留客濮阳教授,以推引后进为己任,教诲弟子坚持道德与文章,认为“学也者,所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而已”,反对“征辨说,摭文字”,人称萧夫子。后召为集贤校理,不肯依附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为广陵参军事,作《伐樱桃树赋》。结果激怒李林甫,被免官。萧颖士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

  倭国派遣使臣来朝,愿聘请萧夫子为师, 因中书舍人张渐等反对而止。安史之乱时,曾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谏言坚守南阳。宰相崔圆让他做扬州功曹参军,仅一日便挂冠而去。萧颖士一生仕途多舛,晚年弃官,客死汝南,谥曰文元先生。其作品大多散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一卷,收入《四库全书》。有女嫁柳中庸。

  萧颖士为南朝梁宗室的后裔,世为官宦之家,因而较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史载,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四岁能文,10岁补太学生,19岁即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奉使至赵卫间搜求遗书,久未复命,被劾[2]  免官。后召为集贤校理,因不肯谄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为广陵参军事。心有不平,作《伐樱桃树赋》以讥刺,触怒林甫,遂免官。曾依《春秋》体例,撰写编年史百篇。史官韦述荐以自代,召为史馆待制,不肯屈事李林甫,再度免官。后李林甫死,在安史乱中,曾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终官扬州功曹参军,因称“萧功曹”。颖士一生刚直有节,仕途多舛,最后弃官而去,客死汝南,门人共谥曰文元先生。

  萧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名重当时,人称萧夫子。日本使者来朝,曾表示要请萧夫子为师。文学家柳并、诗人刘太真等,皆曾门下受业,李阳、李幼卿、皇甫冉、陆渭等数十人受其奖掖,诗文均有所称,成为一代名士。同时,萧颖士的识见不仅表现在“知人”,而且还表现在明察时势方面。安史乱前,他看到安禄山宠恣骄慢,即感到大乱将至,遂托疾游中岳。安禄山叛乱之后,他往见河南采访使陈守战之策,不被采纳,后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谏言坚守南阳,为平定安史之乱作出重要贡献。永王璘乘安史之乱起兵谋夺帝位,曾召颖士,未从,并上书宰相崔圆,建议在平叛中应加强江淮的镇守,以防内乱,都表现出远见卓识。

  萧颖士一生致力于散文创作,与另一著名散文家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他们的创作主张和实践,都可以看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教诲弟子注意道德和文章两方面的修养,学应“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反对“征辨说,摭文字”的浮夸学风;为文应“务乎激扬雅驯,彰宣事实”,反对“尚形似,牵比类”的骈俪文风(见《送刘太真序》)。因此,他推崇先秦两汉的文学家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而于当代则推崇陈子昂“文体最正”(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自云:“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魏晋以来,未尝留意。”“经术之外,略不婴心。”(《赠韦司业书》)他的文章虽未完全摆脱骈文旧格,大致还是符合其文学主张的。其诗也多为古体,仿《诗经》四言,并作小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萧颖士《游梁新集》3卷、文集10卷、《萧梁史谱》20卷,均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收录其诗20首。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