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最欲尊黄耇”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最欲尊黄耇”出自明代宋濂的《予奉诏总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实与纂修寻以病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uì yù zūn huáng gǒ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最欲尊黄耇”全诗

《予奉诏总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实与纂修寻以病归》

最欲尊黄耇

忆昔试艺时,年丁二十九。
不谙精与粗,运笔若挥帚。
欲尽王霸言,自寅直窥酉。
于时有操君,许子乃其友。
同自鄱阳来,怀玉期一售。
风雅别正变,卦画参奇偶。
见者称双璧,光芒射窗牖。
及至淡墨题,氏名列某某。
果符人所占,二榜皆冠首。
顾予坎籥姿,甘在孙山后。
有司非冬烘,悬鉴定妍丑。
终然采芑虋,难可混稂莠。
盈盈罗刹江,颜色绿胜酒。
忽然潮汐生,龙虎共吟吼。
买舟踏澎湃,共折江头柳。
别归金华山,幸有云半亩。
结茅涧之阿,敢曰松桂诱。
寻鹤陟欹磴,避人下关牡。
外物绝他萦,中扃森独守。
钻摩六艺学,誓以托不朽。
奈何荆楚间,妖气夜冲斗。
蔓延浙河东,无地不深蹂。
帕额手执刀,骑马向林薮。
杀戮何忍闻,流毒到鸡狗。
幸然一命存,微贱不敌韭。
犹携旧书囊,遑遑戴星走。
许子忽相逢,短襦不掩肘。
涕下如绠縻,容枯类羸叟。
稍稍叙离合,即问君安否。
云君兵燹余,充肠乏藜糗。
念君五内热,谈说不置口。
何时插两翅,执经趋左右。
大明丽中天,流光照九有。
僣乱皆削平,清净无纤垢。
垂衣坐法宫,充耳施纩黈。
湛恩极沾霈,天地同高厚。
群臣再拜跪,齐上万年寿。
帝曰元有史,是非尚纷糅。
苟不亟刊修,何以示悠久。
宜简岩穴臣,学识当不苟。
衮斧严义例,执笔来听受。
使者行四方,持檄尽搜取。
非惟收誉髦,最欲尊黄耇
余时奉诏来,君亦至钟阜。
一见双眼明,不翅蒙发蔀。
大启金匮藏,一一共评剖。
发凡及幽微,胜辨白与黝。
奈何君有疾,客邪干气毋。
僵卧木榻间,胪逆夜加呕。
医言湿热胜,良剂急攻掊。
恨无延年术,玄霜和鬼臼。
日念芝山青,亲之若甥舅。
翩然赋《式微》,使我心如炙。
倾欹车阙辕,颠倒衫失纽。
若何慰劳劳,吾诚嗟负负。
平生湖海情,临歧忍分手。
官楼沽酒别,无钱更留绶。
醉后双耳热,击壶如击缶。
汀草涨绿莎,川花破红藕。
须记送君时,四月日丁丑。


赏析


【原题】:
予奉诏总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实与纂修寻以病归作诗序旧

“最欲尊黄耇”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ǔ fèng zhào zǒng cái yuán shǐ gù rén cāo gōng wǎn shí yǔ zuǎn xiū xún yǐ bìng guī
予奉诏总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实与纂修寻以病归

yì xī shì yì shí, nián dīng èr shí jiǔ.
忆昔试艺时,年丁二十九。
bù ān jīng yǔ cū, yùn bǐ ruò huī zhǒu.
不谙精与粗,运笔若挥帚。
yù jǐn wáng bà yán, zì yín zhí kuī yǒu.
欲尽王霸言,自寅直窥酉。
yú shí yǒu cāo jūn, xǔ zi nǎi qí yǒu.
于时有操君,许子乃其友。
tóng zì pó yáng lái, huái yù qī yī shòu.
同自鄱阳来,怀玉期一售。
fēng yǎ bié zhèng biàn, guà huà cān jī ǒu.
风雅别正变,卦画参奇偶。
jiàn zhě chēng shuāng bì, guāng máng shè chuāng yǒu.
见者称双璧,光芒射窗牖。
jí zhì dàn mò tí, shì míng liè mǒu mǒu.
及至淡墨题,氏名列某某。
guǒ fú rén suǒ zhàn, èr bǎng jiē guān shǒu.
果符人所占,二榜皆冠首。
gù yǔ kǎn yuè zī, gān zài sūn shān hòu.
顾予坎籥姿,甘在孙山后。
yǒu sī fēi dōng hōng, xuán jiàn dìng yán chǒu.
有司非冬烘,悬鉴定妍丑。
zhōng rán cǎi qǐ mén, nán kě hùn láng yǒu.
终然采芑虋,难可混稂莠。
yíng yíng luó chà jiāng, yán sè lǜ shèng jiǔ.
盈盈罗刹江,颜色绿胜酒。
hū rán cháo xī shēng, lóng hǔ gòng yín hǒu.
忽然潮汐生,龙虎共吟吼。
mǎi zhōu tà péng pài, gòng zhé jiāng tóu liǔ.
买舟踏澎湃,共折江头柳。
bié guī jīn huà shān, xìng yǒu yún bàn mǔ.
别归金华山,幸有云半亩。
jié máo jiàn zhī ā, gǎn yuē sōng guì yòu.
结茅涧之阿,敢曰松桂诱。
xún hè zhì yī dèng, bì rén xià guān mǔ.
寻鹤陟欹磴,避人下关牡。
wài wù jué tā yíng, zhōng jiōng sēn dú shǒu.
外物绝他萦,中扃森独守。
zuān mó liù yì xué, shì yǐ tuō bù xiǔ.
钻摩六艺学,誓以托不朽。
nài hé jīng chǔ jiān, yāo qì yè chōng dòu.
奈何荆楚间,妖气夜冲斗。
màn yán zhè hé dōng, wú dì bù shēn róu.
蔓延浙河东,无地不深蹂。
pà é shǒu zhí dāo, qí mǎ xiàng lín sǒu.
帕额手执刀,骑马向林薮。
shā lù hé rěn wén, liú dú dào jī gǒu.
杀戮何忍闻,流毒到鸡狗。
xìng rán yī mìng cún, wēi jiàn bù dí jiǔ.
幸然一命存,微贱不敌韭。
yóu xié jiù shū náng, huáng huáng dài xīng zǒu.
犹携旧书囊,遑遑戴星走。
xǔ zi hū xiāng féng, duǎn rú bù yǎn zhǒu.
许子忽相逢,短襦不掩肘。
tì xià rú gěng mí, róng kū lèi léi sǒu.
涕下如绠縻,容枯类羸叟。
shāo shāo xù lí hé, jí wèn jūn ān fǒu.
稍稍叙离合,即问君安否。
yún jūn bīng xiǎn yú, chōng cháng fá lí qiǔ.
云君兵燹余,充肠乏藜糗。
niàn jūn wǔ nèi rè, tán shuō bù zhì kǒu.
念君五内热,谈说不置口。
hé shí chā liǎng chì, zhí jīng qū zuǒ yòu.
何时插两翅,执经趋左右。
dà míng lì zhōng tiān, liú guāng zhào jiǔ yǒu.
大明丽中天,流光照九有。
tiě luàn jiē xuē píng, qīng jìng wú xiān gòu.
僣乱皆削平,清净无纤垢。
chuí yī zuò fǎ gōng, chōng ěr shī kuàng tǒu.
垂衣坐法宫,充耳施纩黈。
zhàn ēn jí zhān pèi, tiān dì tóng gāo hòu.
湛恩极沾霈,天地同高厚。
qún chén zài bài guì, qí shàng wàn nián shòu.
群臣再拜跪,齐上万年寿。
dì yuē yuán yǒu shǐ, shì fēi shàng fēn róu.
帝曰元有史,是非尚纷糅。
gǒu bù jí kān xiū, hé yǐ shì yōu jiǔ.
苟不亟刊修,何以示悠久。
yí jiǎn yán xué chén, xué shí dāng bù gǒu.
宜简岩穴臣,学识当不苟。
gǔn fǔ yán yì lì, zhí bǐ lái tīng shòu.
衮斧严义例,执笔来听受。
shǐ zhě xíng sì fāng, chí xí jǐn sōu qǔ.
使者行四方,持檄尽搜取。
fēi wéi shōu yù máo, zuì yù zūn huáng gǒu.
非惟收誉髦,最欲尊黄耇。
yú shí fèng zhào lái, jūn yì zhì zhōng fù.
余时奉诏来,君亦至钟阜。
yī jiàn shuāng yǎn míng, bù chì méng fā bù.
一见双眼明,不翅蒙发蔀。
dà qǐ jīn kuì cáng, yī yī gòng píng pōu.
大启金匮藏,一一共评剖。
fā fán jí yōu wēi, shèng biàn bái yǔ yǒu.
发凡及幽微,胜辨白与黝。
nài hé jūn yǒu jí, kè xié gàn qì wú.
奈何君有疾,客邪干气毋。
jiāng wò mù tà jiān, lú nì yè jiā ǒu.
僵卧木榻间,胪逆夜加呕。
yī yán shī rè shèng, liáng jì jí gōng póu.
医言湿热胜,良剂急攻掊。
hèn wú yán nián shù, xuán shuāng hé guǐ jiù.
恨无延年术,玄霜和鬼臼。
rì niàn zhī shān qīng, qīn zhī ruò shēng jiù.
日念芝山青,亲之若甥舅。
piān rán fù shì wēi, shǐ wǒ xīn rú zhì.
翩然赋《式微》,使我心如炙。
qīng yī chē quē yuán, diān dǎo shān shī niǔ.
倾欹车阙辕,颠倒衫失纽。
ruò hé wèi láo láo, wú chéng jiē fù fù.
若何慰劳劳,吾诚嗟负负。
píng shēng hú hǎi qíng, lín qí rěn fēn shǒu.
平生湖海情,临歧忍分手。
guān lóu gū jiǔ bié, wú qián gèng liú shòu.
官楼沽酒别,无钱更留绶。
zuì hòu shuāng ěr rè, jī hú rú jī fǒu.
醉后双耳热,击壶如击缶。
tīng cǎo zhǎng lǜ shā, chuān huā pò hóng ǒu.
汀草涨绿莎,川花破红藕。
xū jì sòng jūn shí, sì yuè rì dīng chǒu.
须记送君时,四月日丁丑。

“最欲尊黄耇”平仄韵脚


拼音:zuì yù zūn huáng gǒu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

作者简介


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作者介绍


宋濂的生平

  宋濂生于1310年十月十三日(11月4日),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或太史公。浦江(今浙江金华市付村镇上柳村)人。远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裔屡次迁徙,至六世祖始从义乌迁金华潜溪(今金东区傅村上柳家村),后举家迁居浦江青萝山,又谓浦江人。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 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藏书楼名“青萝山房”,又名“萝山书室”聚书8万余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群书事林广记》等,为北宋缕版,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他的藏书流传至清代,钱曾、黄丕烈、潘祖荫等人曾分别递藏过。藏书印有“宋景濂藏书”、“金华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学士之印”等。

宋濂的介绍

  宋濂青年时代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于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 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书之精华,有少数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长庆集》,先后为钱曾、黄丕烈、潘祖荫所藏。《百宋一廛赋》:“庐山《长庆》,见取六丁;金华太史,独著精灵。”注:“《长庆集》北宋时镂版,所谓‘庐山本’者。庚寅一炬,种子断绝,唯此金华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流入清宫内府,《天禄琳琅续编》有记。宋濂还曾藏有宋刊《事林广记》,后归广东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著录。

  道统文学观由来已久,但这里也有区别:以韩愈、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论上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轻视“文”;宋代理学家看到他们的不彻底性,于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论点,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诱惑。宋濂的文学思想便是沿着理学家的极端观点。在《文原》一文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复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这种理论批评古代作家,就显出非常偏狭的态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贾谊、司马迁所得的仅是“皮肤”,韩愈、欧阳修所得的也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几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经之文”。至于明显不合“温柔敦厚”标准的各种文章,在宋濂看来,更是“非文也”。  “文道合一”论是一种受官方支持立场,这一点可以由《元史》的体例得到证明。自范晔《后汉书》分立《儒林》、《文苑》两传,以区分经学之士与文学之士,后代官修正史多沿袭之。《元史》却取消了这种区分,单立《儒林传》,认为“经艺文章,不可分而为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元史》是奉朱元璋诏命修撰的,这样做当然迎合了他的意思。在朝廷正式支持下,这种理论必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但历史已经获得的进展,即使用强力去扭转,也还是有困难。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还是存在两面性。

  宋濂在元末与杨维桢交谊甚笃,明初杨氏去世后,他为之作墓志铭,对杨的文学才能和成就推崇备至,甚至以相当宽容的语气描绘其晚年“旷达”和“玩世”的生活情态,这和他的严厉的理论颇不谐调。他另外还有一些散文,对生活实际比较尊重,因而在宣扬某种道德观念的同时,比较接近真实的人性。如《王冕传》,写出一个元末“狂士”的精神面貌,开头描写王冕少年读书情形的一节,颇有情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又如《鹿皮子墓志铭》详细介绍陈樵“屏去传注,独取遗经”而自成一家的思想成就,《竹溪逸民传》写出一个出世高士的形象,由于作者对不同的人物个性能取一种同情的态度,都写得较出色。《送东阳马生 序》自述早年在贫寒中求学的艰苦,也很真实动人。

  宋濂的散文文辞简练典雅,少作铺排渲染。但偶尔有些描写的片断,也能写得相当秀美。各种文体往往各具特点,可以看出变化,不是那么僵板。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

  对于宋濂来说,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认他是什么“大儒”,而带有侮辱性地称之为“文人”(见《明史·桂彦良传》)。因为在朱元璋的政治体制中,已不能够允许有“大儒”——社会的思想指导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导者。宋濂最后其实是死于无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严酷。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的文学成就

  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送东阳马生序》收录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单元。

宋濂的纪念建筑

故居遗址
  宋濂故居遗址位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柳家与禅定寺中间,潜溪南岸:面积约400多平方米。 在距上柳家东北角约200米处,这座据说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1800多年)的古老寺庙——“禅定古寺”,这里香火旺盛,来自义乌和金华本地的香客络绎不绝。据“金东区人民政府网站”记载,禅定寺曾经是金义浦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金东区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场所。

祠堂
  兰溪梅江镇宋宅聚居宋濂后裔三千,建有家庙一处,横溪宋宅村宋濂祠堂离兰溪市区37公里。这位明初文学家的祠堂如今隐没在一片荒草之中,虽然兰溪市政府于2005年11月3日公布宋濂祠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实是无人照看无人修缮,根据文物保护“分级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兰溪市文广局要求宋宅村成立修缮组织。尽快实施修缮保护,目前在宋宅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已筹集资金7万余元,将在近期动工修缮。地方政府也将根据修缮工程量,给予首期2万元的资金补助。

宋濂的评价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称颂为“一代名儒”和“当今文章第一”。朱元璋赞颂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基佐军中谋议,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太祖御端门,口释黄石公《三略》。濂曰:“《尚书》二《典》、三《谟》,帝王大经大法毕具,愿留意讲明之。”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孝友敬恭、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明年二月,儒士欧阳佑等采故元元统以后事迹还朝,仍命濂等续修,六越月再成,赐金帛。是月,以失朝参,降编修。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抚马俊奏:“濂真儒翊运,述作可师,黼黻多功,辅导著绩。久死远戍,幽壤沉沦,乞加恤录。”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